改进沟畦灌溉:对传统的沟灌和畦面灌溉适当改进,能节水10%-20%,增产10%-15%。基本原则是平整土地,加大流量,将长沟、大畦改为较短沟、小畦,并采用合适的流量和引水时间进行灌溉。适宜沟灌的地面坡度为0.003-0.008,沟长度不大于100米,宽度0.3米-0.8米,入沟流量控制在0.5升-3升/秒。畦灌要求地面平整,适宜的地面坡度为0.001-0.003,自流灌区取畦长50米-75米、井灌区25米-40米,畦的宽度不大于3米,并与农机具作业要求相适宜,入畦单宽流量(每米畦宽的流量)3升-6升/秒?米。
膜上灌:又称膜孔灌,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利用膜上行水,通过放苗孔和孔向作物供水的灌溉方法,可节水25%-35%,增产15%-20%。采用该技术需要平整土地,田块长度不超过75米,宽度不大于3米,覆膜后在膜两侧筑起畦梗,并把地膜两边翘起埋入畦便中,将水完全约束在膜动,完全通过膜孔。单定流量控制在0.3升-0.6升/秒?米,每次量10方-40方。
喷灌的适用范围较广,几乎适用于灌溉一切的旱作物,如谷物、蔬菜、果树、***等。从地势来看,既适用于平原也适用于山丘地区;从土质来看,既适用于透水性大的土壤也适用于入渗率较低的土壤。喷灌不仅可用于农作物灌溉,而且可用于园林草地、花卉灌溉,一起可兼作喷洒肥料、、除霜冻、防暑降温和防尘等。
喷灌体系的种类许多,依据设备组成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固定式喷灌体系它由水源、水泵机组、管道体系及喷头组成。除喷头外,体系其它组成部分在整个灌溉时节甚至终年固定不动(干管及支管多埋在地下)。固定式喷灌体系使用方便,作业,运转成本低,工程占地少,便于完成自动化,但出资较高。
2、半固定式喷灌体系体系组成与固定式相同,其动力、水泵和干管固定,支管、坚管和喷头能够移动。长处是设备利率率高,出资相对较低,但劳动强度大。
3、机组式喷灌体系由各种大、中、小型喷灌机组组成喷灌体系。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出资较低一级长处。常见的喷灌机组有轻型手抬式(担架式)喷灌机组、轻型手推车式喷灌机组、滚移式喷灌机组和卷盘式喷灌机组以及平移式喷灌机组等。
在干旱地区农田的灌溉过程中,微喷灌技术逐渐崭露头角,以塑管渗灌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喷灌技术,除具有渗灌的优点外,还具有可移动、***小、简便灵活、适应性广等特点,下面就对旱田微喷灌的主要技术特点做简单介绍:
1.无须加压动力,节水节能,与传统的管灌、漫灌相比,微喷1次用水量比漫灌少用水近一半;漫灌1次的水量足可微喷灌2-3次;如与地膜覆盖技术相配套,每公顷300立方水,则相当与漫灌450-600立方,小水大用,节水效果明显,这对干旱缺水的北方旱作农业区发展节水灌溉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2.不受地形限 制,操作简便;它不受水源条件和地形条件的限
制,适用于各类地区,有深井地方,已安装管灌设施的地区,可直接利用深井供水;在山区、丘陵、沟坡地区,可利用机动车拉水搞微喷,只要地面高差超不过车体永箱之高度,均能均匀,的灌溉农田。
3.造价低,***少,移动灵活,可移动交替使用,能随意转换地块,灵活方便。与渗灌相比,无需修建水池、挖埋渗灌管,且维修也较直观、方便;使用微喷,减少平田整地、挖渠等投工***。
4.微喷均匀,质量高,不冲不板;水从微孔均匀喷出形成水雾,不会产生冲刷与径流;水分缓慢下渗到作物根系集中部位,地表疏松,没有板结,减少了漫灌之后板结严重需及时破板的工序,与渗灌相比,克服了渗灌管道容易堵塞,渗不均匀的弊病,使渗灌质量得以提高。
水田灌溉选择控制灌溉技术是在水稻需水的关键时期,合理的供水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气体、热量、养分和小气候,使水稻更有效、合理地吸收水分和养分,促进水稻生长,形成合理的种群结构和理想的株型,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收益率。
1.抗倒伏。控制灌溉的水稻群体高度较低,茎秆矮而整齐,茎秆底节节间短,密实粗壮,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能。控制灌溉的水稻节间生长旺盛期,恰好处于重施分蘖肥和穗肥之间,很好地协调了产量因素构成和植株生长的矛盾,增强了水稻耐肥性和抗倒伏性。
2.高产。控制灌溉通过水分控制,控制了氮素的过量吸收,控制了无效分蘖,保持适宜的叶面积指数(5.0左右),太阳光可透过冠层作用于下层叶片,扩大了光合作用的面积,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尤其是孕穗和抽穗开花阶段,无效分蘖的控制,使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用于稻穗的枝梗和颖花发育,减少颖花退化和,为形成理想的大穗,穗粒数和千粒重打下基础,对水稻的根系生长、株型及群体结构形成,具有较好的促控作用,实现了水稻高产基础上的再增产。
3.低耗。在提水灌区,水稻生长期灌溉用水量的大幅度降低,也节约了灌溉用电量,节能、省工,减少工程投入的效果十分显著。淹水灌溉的水稻灌溉水用量大,耗油耗电多,控制灌溉的水稻灌溉水用量小,从而节约了能源。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