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质量关系着每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品品质好坏决定于生产过程中五大生产要素:人员(Man)、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 )、方法(Method )、环境(Environment),即我们时常所说的4MIE法则。偶尔遇到难以搅拌的凝固为胶态的水性油墨时,则需要考虑油墨本身的质量问题。由于国内塑料彩印厂家在规模和档次上差别很大,对4MIE法则的重视及实际执行力度也不一样。由于资金实力的限制,对大多数中小塑料彩印厂而言,把好印刷原材料关

①调整刮墨刀角度,一般情况下,刮墨刀与印版之间的角度为60度,但有些时候可将与印版的角度增大到65度左右,这样刮墨刀的压力也就相应增大,刮除的效果也会相应增强。如果出现浅网色(即高光部分油墨)难以转移,可以适当调小刮墨刀与凹版的夹角,并降低油墨的印刷黏度,缩短版滚筒与压印胶辊的接触点和版滚筒与刮墨刀接触点之间的距离。但要注意,刮墨刀的角度不宜增加太大,同时刮墨刀的压力也不宜太高,否则容易引起印版滚筒损伤,影响使用寿命。
②在粘度高的油墨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或溶剂,以降低油墨的粘度,增加油墨的流动性。加溶剂时应随溶剂的走向对油墨进行搅拌。
③在油墨槽中加入搅拌辊,随着版筒的旋转,搅拌辊也相应地旋转,以防止油墨表面结皮,这也是防止刀线产生的一种方法。随着印刷机的快速发展,现在中高速机都已配置循环加墨装置,这也是降低油墨表层结皮的方法,对降低刀线产生的几率有很大的作用。在干法复合加工过程中,复合胶辊与复合钢辊(热辊)间的压力(以下简称复合压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参数。以上各种解决方法都可以相互配合使用,一般情况下,经过上述解决方法的处理,集中的、粗细不一的刀线都将会得到彻底或很大程度的遏制。



在油墨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印版滚筒镀铬后由于金属的多孔性而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如果油墨中的表面活性剂太多或版滚筒吸附性太高,在印刷过程中,活性物质就会较为牢固地粘附在版滚筒上,使难以完全刮干净,从而就会在印刷中形成刀线。这种刀线主要呈现流星状或微丝状。因此,混合溶剂配方中快、中、慢挥发组分用量要平衡,混合溶剂的蒸馏曲线方程呈平衡上升形状,而且尽量使混合溶剂汽相组成和液相组成在环境温度下的挥发过程中保持一致,从而使混合溶剂有很好的溶解力。出现刀线后及时擦拭版面,刀线会暂时消失,但由于油墨中表面活性剂的问题又会很快重新出现刀线,虽有一定的规律但并不完全重复。在这种情况下,可先将版滚筒清洗干净,清除版滚筒上已经粘附的活性物质,再在油墨中加入专门的表面活性减缓剂,会取得较明显的效果。如果在印刷前加入减缓剂,就可起到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