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铜马是1976年11月在衡阳县福溪乡道子坪一东汉晚期砖室墓出土。该铜马系牡马,高52厘米,长54厘米;四足蹬地,昂首挺胸,鬃毛飞扬,束尾向上弯曲,双耳直竖,双目圆瞪,张口呈嘶鸣状;额上施“触角”。铜马施衔、镳、辔带、鞍荐、腹带等。腹带饰“∽”形刻划纹,胸、臀等处带上饰菱形、三角形纹,菱形和三角内分别施变形“田”字纹和条纹。鞍荐前后缘凸起,缘上施乳钉;鞍荐内饰条纹,鞍荐两侧下端各施三环,未见马镫。1994年12月,经***局组鉴定,确认为一级。
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在焦南竖起了一尊铜制雕塑,取名腾飞。雕塑是一名骑士驾着一匹腾空而起的骏马,寓意焦作人民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每当人们看到这尊雕塑,就会不由自主地瞻仰它的英姿,它是焦作人民开拓、锐意进取终必将腾飞的美好象征。《腾飞》雕塑,也叫“铜马”,上世纪80年代所铸,“落户”焦作已有30多年的历史,当地通称雕塑附近地区为“铜马”,许多商店都以“铜马”为广告招牌,就连附近的一个汽车站也被市民约定俗成地称为“铜马汽车站”。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褐色、青和黑色居多;皮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门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鞍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是站着睡觉的。
铜马形象使人印象深刻,因为古代有着众多描绘奔马的画卷,所以铜马雕刻作品在------比例和写实性的基础上,更显灵动异常,铜马艺术品也愈加显得栩栩如生。
卫恒工艺品雕塑厂建厂20年来,坚持“诚信人,以诚信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经营理念,以精湛的技术实力和丰厚的资金优势,先后为国内外各界用户制做了各种大中小型铜雕,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追求、开拓、重合同守信誉、让客户满意是卫恒雕塑工艺品有限公司对客户永远不变的承诺!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