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靠
苗族人对美人靠的青睐更甚于侗族人,在千里苗疆,美人靠几乎是苗族人家的标配。苗族传统的吊脚楼通常是三层结构,底层养猪养牛,二层住人,三层堆放杂物,而美人靠一般设在二楼堂屋或堂屋的外廊,采光好、日照足的那一面。
苗族也有建造廊桥的习惯,侗族人管廊桥叫花桥,而苗族是叫风雨桥。这是贵州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的风雨桥和桥上的美人靠。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古时吴王靠,每人可靠。如今的园林,早就为广大民众服务了,那“吴王靠”或“美人靠”,在江南一带的临河建筑中已广为运用,大家都可坐可靠了。
甚至在苏州古城的公交车亭里,都设置了这种“靠”,“美人靠”已经成了“每人靠”了。
只是每个悠闲地靠在上面的男客们,都十分乐意“吴王靠”的称谓,而女客们却都非常喜欢“美人靠”这名字,都恨不能自诩“吴王”、“美人”呢。
“美人靠”不知起名于何时,是否因旅游业的兴起,人们才地给取了个诱人的别号呢?暂且不管它怎样人为地渲染,但这被风雨浸蚀,陈旧古朴的雕花栏杆,真实地记录了很多凄美动人的故事。可以靠背可以坐的连椅木栏,外观上雕刻有各种生动的吉祥物,无疑是精致的艺术品,即便是当年守家的妇人面朝里坐在上面,外人只能看到她的背影。我们透过漫长岁月的云烟,仿佛依稀看见身姿绰约的女子依栏而坐,枯守日月;或斜靠围栏翘首盼等归人的身影,然而美人远逝,栏杆还在。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