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公众除颤(PAD)的依据:
1)心脏骤停发生频率是以5年内可使用1次AED为合理依据(预计心脏骤停发生率为1人次/1000人/年)。
2)EMS急救人员在接到求救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并行电除颤很难保证,如果在社区培训非人员,并配备一定的设备,则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经培训的人员可具备以下能力:担任社区的现场救助人员;能够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尽快求助EMS系统(如急救电话):实施心肺复苏(CPR);安全地连接和实施AED。
3)有责任开展BLS救助人员有:、消防队员、保安人员、运动员领队、船员以及客机乘务人员(称为级救助人员),他们应该接受CPR和使用AED的培训;第二级救助人员是在工作现场或公共场所的公众,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第三级救助人员(高危人群的家人或朋友)也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后两级救助人员掌握救生技术不作为责任要求。
2012年,国际足联就明确:没有AED,就没有足球比赛。2021年7月起,中国足协明令要求训练、比赛场地配备AED,且配专人操作。此外, 四川等多省市也在大力推进体育场馆AED配置。
运动有益身心,但同时也要做好风险防护。我们在把握运动强度、预防运动猝死的同时,社会层面也要持续普及急救技术,推动AED在体育场馆的配置,促进AED急救系统建设,为市民参与文体活动构建多一层的安全屏障。
究竟什么是AED呢?
AED是英文单词: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的缩写,全称为“自动体外除颤器”。它是一种智能、便携的***器械,可供非急救医务人员及普通人使用,它可以提供高能量电流,对***的特定区域放电,帮助因室颤、无脉性室速导致骤停的心脏***正常的心跳节律,因此被称为“救命神器”。
在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大部分患者的心脏在初期并非一动不动,而是呈现不规则的颤抖状态,此时心脏虽然还在运动,但不会产生正常脉搏,无法有效泵血。而此时对心脏进行一定能量的,就有可能让心脏***正常的跳动。通常情况下,只有医务人员携带除颤设备才有可能解除生命***,但如果我们身边恰好有AED,并且依照流程正规操作AED,那么就有可能使患者的心跳***正常。
AED在中国的推广并不快。国内***早从2006年开始进行AED的配置,历经了从意识普及、公众事件推动,再到政策导向的漫长十几年。 “目前装机完成量依然不足10万台。” 10万台看似不少,但放到14亿人口中,就显得捉襟见肘。据行业数据,美国每10万人拥有317台AED、日本每10万人则拥有555台AED。中国每10万人共享AED数量不足2台。 要让一台AED真正发挥作用,至少要迈过三重门槛。目前,中国还没有迈出步:AED普及。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