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人员的培训
(1)技术的巩固:社区调查结果显示,经培训的非急救人员,如果从未实践救治过脏骤停患者,几年后就会忘记所学的技术操作。因此,必须采取合适的办法以保证现场急救人员掌握并年记BLS和AED技术。建议要经常进行模拟练习,如在心脏骤停模型上使用AED。
(2)训练的次数:通常3~6个月训练1次,这样的时间安排效果比较令人满意。保持长期不忘成功的办法是让复苏人员定期经常性地快速检查仪器,具体内容包括:检查除颤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开关,在心中回顾如有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应进行操作的步骤。AHA和ECC和国际小组提倡,每6个月进行1次技术回顾和演练,要求必须在预计时间内赶到现场并履行职责。一般应在4~5分钟内赶到现场并完成除颤,取AED仪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千亿市场无人问津?摆在AED普及面前的三道难关
AED单价高、需求广、政策推动力度大、生产难度低,在这个领域里的生产企业,国内较的有迈瑞***、久心***、维伟思***等,竞争并不激烈。但摆在AED普及面前的,是布设成本、维护费用、广泛培训这三道门槛。
01 | 社会急需,谁来出钱?
02 | 责任主体不明确,白送也没人要
03 | 谁布置谁负责,谁会愿意?
04 | 多样化模式解决布设难题
谁布置谁负责,谁会愿意?大城市职场压力大,猝死风险发生概率高,AED的普及相对容易一些。 2017年,深圳逐渐开始在密集的区域配备AED,至今总配备量超过了14000台。这些AED中一半由市急救中心采购,另一些则来自于企业捐赠等形式。 深圳计划未来10年内达到每10万人配置300台AED的目标,这已经接近美国当前水平。 国内AED供应商迈瑞***总部就在深圳。社科院研究员贺滨认为:深圳毗邻香港,河对岸的急救观念也影响着深圳的公共设施布局。 2019年,北京地铁大部分还没有配上AED时,清华大学校园内就安装了1979级校友徐航赠送的341台AED,徐航是迈瑞***的创始人。 清华大学校内现有教职工和学生共计73000余人,也就是说,在清华校园内这片区域,每10万人配置了465台AED,这已经大大超过美国当前水平。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