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培训,再逐渐普及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被称之为“傻瓜除颤器”,对多数人来说只需简单培训便能操作。朱列玉建议,AED正确使用方法的普及可以分阶段进行。其中,对于地铁、车站、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的相关工作人员可培训,然后再通过联合当地急救中心或红十字会进学校、进社区、进***、进企***,对市民进行培训,再利用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从而实现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全覆盖,真正发挥AED的救命作用。
目前有不少声音在呼吁增加AED在公共场合中的投入。但是有人也质疑,AED昂贵,大面积铺开,使用率不高,浪费资源。
鲁美丽说,“其实,AED就像灭火器一样,我们希望一辈子也用不上它,也不希望大家想要它的时候,找不到它。”
浙江省人民***心胸副主任崔勇在接诊时发现,近年来,的发病从老年往青壮年发展,现在三四十岁的都有患病。“不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使得青年人患病率提高,更可怕的是,青年人以为自己健康,有问题不检查,一旦发病猝死几率非常高。”
据统计,急性***,是导致猝死的原因,约占心脏骤停总数的80%以上。“这时候健全的急救体系建立很重要,包括民众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和公共AED急救设备的设置,这需要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不过也有认为,AED设备是一种利用率极低的公共设施,这和健身设施不一样,等于是为一个极低利用率的设施买单。比如“老客”的观点就很有代表性:“若相关人力物力得不到匹配,百姓的急救意识没有提高,贸然推广就是一种公共资源浪费。”
对此,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则认为,AED目前价格高昂,依靠公共财政去铺展推广,还需要慎重考虑,公共财政的使用、公共政策的制定还需要通过充分的公共讨论。“现在还应该以提高市民的急救意识和加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为主。”
AED再次救人
24岁小伙地铁无呼吸心跳
2021年11月27日20时45分,在地铁5号线往赤湾方向的地铁上,24岁的乘客小杨突然在座位上,同车厢的地铁工作人员陈先生上前查看,发现小杨已无呼吸心跳后,便立即对他进行心肺复苏。
20时49分,地铁停靠大学城站后,立即取来AED为杨先生进行心电除颤;
20时55分,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再次用AED进行心电除颤,21时整,杨先生***心跳。
现患者意识已清醒,脱离生命***。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