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是一种可以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对需要除颤的患者实施(除颤),从而及时挽救患者生命的救命神器。此设备在万恶的西方***非常普及,我们的近邻:韩国、新加坡也非常常见,甚至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印度都很容易见到,有的时候,我都搞不清楚,到底我们和印度比,谁更发达?成年受害者每分钟至少需要按压100次,深度至少2英寸(5厘米)。
扯远了,今天从不同品牌的AED电极片,来谈一谈AED的设计理念。今天我不会提及任何品牌,因为确实不同品牌的AED电极片设计都有自己的特色,好了,开始吧:
款AED的电极片:
这款电极片和其他电极片不同就是把上下两个电极片连接在了一起,而连接在一起的中间部分,就是这款电极片的特色所在,就是那个椭圆形带红十字的东西:它是一个传感器,贴放的时候,这个红十字交叉的地方就是我们按压的部位——胸骨下半部,它可以感受到按压的深度、速度和回弹的情况,这些指标也恰好是2015版心肺复苏中关于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核心要点。带有儿童专用AED电板的AEDs释放的能量要低一些,仅适用于年龄低于8岁或体重低于55磅的儿童和***。
美国智能救心宝飞利浦FRX除颤仪的电极片接头的卡通造型和电极片上的儿童画像都在提醒我们,这款电极片是专门给儿童使用的。它的贴法和***不同,不是右上-左下,而是前-后。而且它明确标出来哪个贴前胸,哪个贴后背,避免了纠结。
***AED电极片,明确标出了哪个贴右上,哪个贴左下,前面我也提到过,其实现在的AED电极片不分上下的,那为什么这个分了上下呢?据说,这个厂家做过一个实验:把不分上下的和分上下的电极片给普通人去使用,他们发现分上下的电极片能更快速的贴好。
关于国内各中小学是否配置AED的问题日前一直被问及。这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大家都担心孩子的生命安全。其实在国外,学校配置AED是很普遍的。国内的外资学校、私立学校等目前绝大多数都有AED的配置,在这一点上国内的***学校也应该引起重视。
其实在学校配置AED主要防范了三种人群的***由于激烈运动导致的各类事件的救护由于学校高密度所具备的潜在风险的防护学校教职人员的各类心源性猝死风险的防护这里并没有把中小学生普通心源性猝死的防护放在以上三类人群内,是因为有数据显示,青少年心脏一般都很健康,相对较少存在需要AED电除颤的场景发生。对于学生具有监护医务的父母及学校的老师需要更多的考虑其它诸如:儿童、气道梗阻、溺水等意外伤害的风险。在AED进行分析时,任何人都不能触碰被救者,否则会造成机器读取错误信息。当然对于有条件的学校AED也已经成为了公共安全的标配设施,就像灭火器般的设备存在,就没有必要讨论起是否需要放置,因外默认就是应该配置AED的。
为什么要掌握CPR+AED(心肺复苏术+除颤仪)
危害公众安全的大“”
全世界***界一致认为,目前发病率高的致命性***是急性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简称:SCA),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人(或许他平时看起来很健康)、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美国前任克林顿在对美国市民宣传AED时,就将急性心脏骤停称之为危害公众安全的大“”。
急性心脏骤停的发病率远高于和:在美国,每年有30--40万人发生急性心脏骤停,平均不到2分钟发生1例,每天发生1000余例;在欧洲,每年有34万人发生急性心脏骤停;在我国,急性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将近是美国的2倍。
急性心脏骤停90% 发生在***以外,包括:公共场所、办公地点和家里。当您看到身旁的人突然反应迟钝、很快意识丧失、、没有呼吸、摸不到脉搏,可能的情况是他突发急性心脏骤停。这时候的心脏突发致命性的——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简称:VF)。发生室颤的心脏失去了正常的泵血功能,全身重要脏器迅速缺氧缺血,5分钟后由于缺氧缺血开始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大约10分钟,心脏的这种无序而且无功能的颤动越来越弱,直至心跳停止。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