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处理后再利用
对于多数市民来说,污水处理早已不再陌生。污水处理虽然能洁净水质,但仍会留下副产品——淤泥。对淤泥进行深层次处理,正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后一道程序。
目前有“板房压滤”让一滩稀泥成为一块泥饼,和“生石灰干化”灭菌消毒把淤泥变作粉末两种方式
虽然两种淤泥处理工艺有所不同,但两者都将达到一个共同效果:将原本含水量大于80%的淤泥脱水干化,***后产出含水量小于60%的淤泥,并且通过灭菌消毒,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同时实现后期资源开发综合利用。
“处理后的淤泥可以用作砖厂的主要原料,可在修筑公路时作为路基进行填充,还可以用于治理石漠化。同时,经过相关部门的检测,从污水分离出的沉淀物含有很多有机物,可作有机肥进行二次利用。
略显遗憾的是,虽然淤泥干化处理综合再利用的前景可观,但目前污水处理厂的淤泥处理仅停留在摸索开发阶段,其处理后的大部分淤泥都直接运往垃圾处理厂附近的淤泥填埋场进行填埋。“期待淤泥变废为宝,发挥‘余热’!”
另外,土壤污染具有扩散慢和易于累积的特点。与大气、水污染相比,污染物在土壤中更难迁移、扩散和稀释。因此,各类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通过作物吸收、食物链、皮肤接触和呼吸等途径,产生农产品超标、***健康损害等危害特征。由于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和转化速率较慢,导致土壤污染通常呈现不均匀分布,空间变异性较大,区域性污染特征显著。
6、向土壤修复决策支持系统及后评估技术发展
污染土壤修复决策支持系统是实施污染场地风险管理和修复技术快速筛选的工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筛选是一种多目标决策过程,需要综合考虑风险削减、环境效益与修复成本等要素。欧美许多土壤修复研究***如CLARINET、EUGRIS、NATOPCCMS等针对污染场地管理和决策支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一些辅助决策工具如文件导则、决策流程图、智能化软件系统等已陆续出台和开发,并在具体的场地修复过程中被采纳。基于风险的污染土壤修复后评估也是污染场地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修复后污染物风险评估、修复基准及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内容。土壤污染类型多种多样,污染场地错综复杂,需要发展场地针对性的污染土壤修复决策支持系统及后评估方法与技术 [3] 。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