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对污泥进行处理?
今年,全中国人都在讨论一件事情,那就是垃圾分类!从上海开始到***46个城市试点,垃圾分类提上日程似乎已经板上钉钉。或许有的人还在抱怨这项政策,但还是要说:垃圾分类的这场“站争”已经是迫在眉睫。为什么中国这么急着搞垃圾分类?因为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垃圾制造大国。中国目前***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为什么中国这么急着搞垃圾分类?从2018年1月1日开始禁止进口“洋垃圾”到2019年7月1日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不仅是上海很急整个中国都很急,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么多年来我们因为垃圾处理不善而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健康代价。
污泥分为生活污泥和工业污泥,工业污泥又分为***废物和一般工业固体废料。一般固体废料***是鼓励资源化利用,目前处理这些固体废料方法有很多,但是处理前大部分工艺需要脱水、粉碎,但这些固废经过挤压脱水后还会存在30%左右的水分具有黏性,目前市场上的粉碎设备无法有效的进行粉碎处理,这是目前固废处理面临的一个难题。 针对这一情况我公司发挥***优势、对湿黏固废粉碎工艺流程进行研究探索、并且不断将我公司的多功能打土机升级改造后,已经可以很好的进行粉碎处理,目前经过市场的推广和实际反馈,0-30%水分的污泥固废已经可以完全粉碎,不沾机不堵机。
淤泥处理后再利用
板房压滤
让一滩稀泥成为一块泥饼
7月15日,新庄污水处理厂二期淤泥干化深度处理中心干化班班长金华元按照常例,又来到了正在升级的机器旁巡查。
“这个就是淤泥干化处理后的泥饼,含水量大概在55%到60%之间。”金华元手里拿着一块刚刚从处理池淤泥堆里捡出来的灰褐色泥块,厚度约8公分,大小和A4纸差不多,用手摸上去略显湿润。
跟金华元一起巡视检查的,还有新庄污水处理厂二期副厂长黄洪明。“从原来的一滩稀泥,到现在的一块泥饼,这正是板房压滤工艺给淤泥带来的改变。”黄洪明说。
据黄洪明介绍,板房压滤核心技术采用“浓缩——调理——板框压滤脱水”工艺,即包含污泥进料浓缩单元、污泥调理单元、板框压滤单元3个部分。
“首先,通过淤泥泵将含水率99.2%的淤泥送入机械带式浓缩机;然后,添加絮凝剂PAM反应混合,并经带式浓缩机将淤泥含水率降至96%左右,为后续污泥调理、压滤提供条件;再依次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石灰后进行搅拌调理,改变池内的淤泥性能,将淤泥含水率降至约95%以下,使其能够进入板框压滤机内进行压榨;***后,将调理池内的淤泥输送进板框压滤机,将含水率降至60%以下,同时实现脱水淤泥的灭菌、除臭。”黄洪明说。
“这就是板房压滤的***后一道工艺流程”,金华元熟练地一边操作板框压滤机,一边向记者介绍。随着板框分离,一块块成型的泥饼掉落在压滤机的下方。“这条生产线已经实现全机械化处理,不需要人工操作。平时有人巡视机器,严防出现故障。”金华元说。
压滤后的泥饼虽然还有一些水分但已经成固装可使用打土机粉碎,处理后的淤泥可以用作砖厂的主要原料,可在修筑公路时作为路基进行填充,还可以用于治理石漠化。
对地下水具有污染效应的化学物质经常在土壤下层较深较大范围内呈斑块状扩散,这使常规的修复技术往往难以奏效。一个较好的方法是构建化学活性反应区或反应墙,当污染物通过这个特殊区域的时侯被降解或固定,这就是原位化学还原与还原脱氯修复技术,多用于地下水的污染治理,是欧美等发达***新兴起来的用于原位去除污染水中***成分的方法。原位化学还原与还原脱氯修复技术需要构建一个可渗透反应区并填充化学还原剂,修复地下水中对还原作用敏感的污染物和一些氯代***,当这些污染物迁移到反应区(可渗透反应墙)时,或者被降解,或者转化成固定态,从而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降低。通常这个反应区设在污染土壤的下方或污染源附近的含水土层中。常用的还原剂有SO2、H2S气体等。一般在污染地下水的过流断面上,把原来的土壤挖掘出来,代之以一个可渗透反应的墙。可渗透反应墙墙体可以由特殊种类的泥浆填充,加入其他被动反应材料,如降解易挥发有机物的***,滞留***的螯合剂或沉淀剂,以及提高微生物降解作用的营养物质等。理想的墙体材料除了要能够有效进行物理化学反应外,还要保证不造成二次污染。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