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弯头型号推制不同弯头半径都不对应的钢管下料尺寸,下面我来为大家说一下弯管下料尺寸的计算
弯头的下料长度=弯头中心高*3.14/2*弯头外径/管材直径+(管材壁厚*3)+加工余量,如用180*8的管子下料,推制273的弯头,用以上公式可以算出:
下料长度=381*1.57*273/180+24=931.22mm+加工余量。
弯头与弯管的区别
前面分别大致介绍了弯头与弯管,那么言归正传,他们有区别吗?是肯定的,是有区别的。这样咱们来一起理一理有哪些区别,lz整理的有不齐全的欢迎大家一起留言给指正。
1.首先说工艺:
无缝弯头的工艺有热推、冷推、热压;弯管的工艺有中频弯制、热推、数控弯制。
其中压力管道中弯头为常用的为碳钢 合金钢为热推,不锈钢为冷推。弯管为常用的工艺为中频弯制。
2.按照R半径:
弯头的R半径为规定值,也就是标准中有参数值,比如6'的长半径弯头R就是228mm,短半径的就是152mm,而弯管则不同,同样是6'的弯管只要R≥3D只要管道够长多少数值均可,如3D6'R为7456mm,只要是实际工况需求的情况下800mm 1000mm 1005mm等均可定制。什么是DN:DN是中国与欧洲体系常用的规格单位,同样是标识管道、阀门、法兰、管件、泵类的规格,如DN250。
3.冲刷力度区别:
弯头与弯管本身R就不一样,为了明确一点请看下图中R的位置,这样比较好理解R到底是什么鬼。
对,R就是控制弯头或弯管长短大小的一个位置,好比我们大人用手臂转圈的大小,与小孩子用手臂转圈画大小的区别。
这样就很好理解了,小R的在通过介质物质的时候受冲刷的力度是肯定比大R的要磨损程度厉害的多。
也就是说1D弯头就没有1.5D弯头受冲刷强度高,1.5D弯头同业受冲刷的力度要低于弯管,弯管比弯头更耐冲刷和磨损。
4.还有一种就是特殊情况,如穿线类的,必须要用大跨度的弯管来跨过去,这时候弯头是肯定排不上用场的,一般的热力管道中使用弯管相对较多。
什么是热处理,热处理工艺
一、基本工艺: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构成的,温度和时间是影响热处理的主要因素,任何热处理过程都可以用温度-时间曲线来说明。
二、
1、退火,将钢试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达到平衡状态***的热处理工艺。
2、消除应力退火目的是消除焊接、冷变形加工、铸造、锻造等加工方法所产生的应力,同时使焊缝的氢较完全的扩散,提高焊缝的抗裂性和韧性。有整体焊后热处理和局部焊后热处理。
3、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快,过冷度较大,正火后的强度、硬度和韧性都较退火高,许多承压类特种设备用的低合金钢钢板是以正火状态供货的,正火可以改善超声波检测晶粒较大的锻件出现声能严重衰竭或大量草状回波的现象。
4、淬火,通过适当保温后快冷,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过程。对于轴承、模具之类的工件很希望获得马氏体,因其硬度高。但是淬火后的工件韧性差,内应力很大,容易产生裂纹,所以在承插类特种设备材料和焊缝的***中一般不希望出现马氏体。
5、回火,将淬火的钢加热到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通常是空冷),以获得所需***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目的是降低材料的应力,提高其韧性。
6、奥氏体不锈钢的固溶处理和稳定化处理
磁粉检测
1、原理:铁磁性材料被磁化后,内部产生强烈的磁感应强度,磁力线密度增大几百倍到几千倍,如果材料中存在不连续(包括缺陷造成的不连续性和结构、形状、材质等原因造成的不连续性),磁力线就会发生畸形,部分磁力线有可能逸出材料表面,从空间穿过,形成漏磁场。漏磁场的局部磁极能够吸引铁磁物质。对,R就是控制弯头或弯管长短大小的一个位置,好比我们大人用手臂转圈的大小,与小孩子用手臂转圈画大小的区别。
2、程序
1)预处理,去除工件表面的油污、涂料、铁锈等,做到干燥。
2)磁化,线圈法、磁轭法、轴向通电发、触头法、中心导体法、旋转磁场磁化法。
3)施加磁粉。连续法,磁化工件的同时喷撒磁粉,磁化一直延续到磁粉施加完成为止;剩磁法,磁化工件后施加磁粉。
4)观察、记录磁痕,可采用照相或用透明胶带粘下备查。
5)后处理,探伤完后,要对工件进行退磁、除去磁粉和防锈处理。退磁,一边使磁场反向,一边降低磁场强度。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