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剂使用范围
1.需在吸附剂、沉淀剂之后使用,主要起氧化污染物、净化水质的作用。
2.采用粉体直接投加的方式,投撒时请穿戴防护器具。建议边投加、边搅拌,或增加曝气达到处理效果。
3.一般情况的投加比例,按照待处理河水中的COD、BOD5、氨氮等污染物的总浓度,以1:1~1:3的比例投加,如100 ppm的污染物总浓度投加100~300 ppm的粉体质量,即100~300 g/m3水。
4.由于具有优异的杀菌、除藻功能,如需对河道进行微生物治理,请在24小时后投放微生物制剂,以免相互作用导致微生物制剂失效。
河道治理剂包装规格、储存及注意事项
1.为粉体,提供25KG袋装。
2.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推荐储存时限为12个月。
3.远离火种、热源,应与碱类物质分开存放。
4.操作时应穿戴相应的防护器具,如防护眼镜、口罩及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5.不慎吸入或误吞服应立即就医。
6.避免与强碱接触或混合使用。
7.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或容器损坏。
8.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应由处置。
河道治理剂絮凝剂种类有哪些
絮凝剂包括铝盐、铁盐及其聚合物。有机絮凝剂按照聚合单体带电集团的电荷性质,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等几种。按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和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两大类。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根据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加以复合,制成无机有机复合型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则是现代生物学与水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当前絮凝剂研究发展和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如何确定使用絮凝剂的种类和投加剂量
絮凝剂的选择和用量应根据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或原水混凝沉淀试验结果,结合当地药剂供应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选用的原则是价格便宜、易得,净水效果好,使用方便,生成的絮凝体密实、沉淀快、容易与水分离等。
混凝的目的在于生成较大的絮凝体,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一般通过混凝烧杯搅拌试验来取得相应数据。混凝试验在烧杯中进行,包括快速搅拌、慢速搅拌和静止沉降三个步骤。投入的絮凝剂经过快速搅拌迅速分散并与水样中的胶粒相接触,胶粒开始凝聚并产生微絮体;通过慢速搅拌,微絮体进一步互相接触长成较大的颗粒;停止搅拌后,形成的胶粒聚集体依靠重力自然沉降至烧杯底部。通过对混凝效果的综合评价,如絮凝体沉降性、上清液浊度、色度、pH值、耗氧量等,确定合适的絮凝剂品种及其佳用量。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