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碳源的分析
生物培菌剂,又名生物碳源。在污水处理工艺中,能够有效并且快速的降低总氮。为污水处理事业做出应有的一份力量。
优点:
运行效果 稳定的化学需氧量(COD)值;在长期储存期间无降解;经验证的性能表现:
污泥表观产率对比 MT--1: 0.26-0.3g/g 醇: 0.24--0.36g/g 酸: 0.4--0.5g/g 葡萄糖: 0.55--0.65g/g 由此可以得出:产泥量可以有效减少30%,运行成本降低20%---40%
产品使用方法及用量
将本产品通过计量泵等设备连续投加至缺氧池(反硝化段),DO < 0.5mg/L,与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接触,停留时间2--4小时,即可去除水中硝盐氮。每去除1g硝态氮所需10gMT-01碳源,具体用量根据亚硝盐深度,每日处理水量,停留时间等评估。
生物碳源选择与生物培养
污水厂的管理的核心在于对污水厂内的微生物的管理,为这些微生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环境是每个污水厂运行管理人员需要认真进行的工作。但是由于饮食习惯的地区差异,工业企业的生产废水排放,处理水量的大小等等因素,实际进入污水厂的污水水质中的C:N:P的营养比例并不是按照微生物生长所需的100:5:1的,正是由于进水水质中的比例失衡,才造成了污水厂运行人员对碳源甚至营养物质的探讨。在一些工艺调整人员看来,人工投加的碳源以葡萄糖,面粉等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便于微生物吸收利用,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污水厂内碳源的补充是的解药,对于任何工艺问题都要进行碳源的补充
污水处理生物碳源如何选取?
污水处理厂解决低碳源污水处理常用的外加碳源有淀粉、乙钠等,其中乙钠均为易降解物质,本身不含有营养物质(如氮、磷),分解后不留任何难于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淀粉为多糖结构,水解为小分子脂肪酸所需的时间长,且在水中的溶解性差,不易完全溶于水。
乙钠作为碳源时其反硝化速率要远高于淀粉。其主要原因在于,乙钠为低分子有机酸盐,容易被微生物利用。而淀粉等高分子的糖类物质需转化成甲酸、丙酸等低分子有机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然后才被利用;虽然是快速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但必须转化成乙等低分子有机酸才能被微生物利用,所以出现了利用乙钠作为碳源比用淀粉、进行反硝化速度快很多的现象 。
不同生物碳源处理土壤氨氧化***群落结构差异
应用末端限制性的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方法分析表明,有机碳与氮磷钾配施可改善土壤***群落结构,提高***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含有丰富有益微生物的滤泥效果为明显,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为芽孢杆的菌属,链杆的菌属,链球菌属类***。
不同碳源处理土壤氨氧化***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其中有机碳与氮磷钾配施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中氨氧化***原有群落结构,而其中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在群落结构中的百分比例差异显著,从而可能延缓土壤氨氧化作用,减少氮素损失。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