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灌溉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薄、浅、湿、晒'的控制灌溉,既节约用水,又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改变了以往水稻大水漫灌、串灌的旧习惯。它不需增加工程***,只要按照节水灌溉制度即可。'薄、浅、湿、晒'(薄水插秧、浅水育秧、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旱育稀植'(旱育旱栽,稀植,适当补水)等技术均属这一范畴,近年已在广西、吉林等10多个省、自治区大面积推广。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中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一般每亩可节水100m3,增产稻谷25kg,效益显著。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已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应在水稻区大力推广。
坐水种
在一些水源短缺的地方,春播时常因春旱出不了苗或出苗不齐。为保全苗,采用机械或畜力用水箱、水袋拉水,在播种时进行点灌,以解春旱,俗称'坐水种'。这种方法***少、简单易行,是有效的节水增产方式。目前花卉企业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已经越来越多,但在使用中存在以下误区。播种时每亩用水量仅5m3;-10m3;,丰水年可增产10%-15%,干旱年可增产60%-70%。坐水种目前在黑龙江、吉林等地广为采用,凡条件适合的地方应积极推广。
为了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主动影响和控制作物生长,灌溉技术出现并逐步得到了发展。灌溉是利用人工设施,将符合质量标准的水,输送到农田、绿地等处,补充土壤水分,以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条件。中国是世界上发展农田灌溉较早的***之一。供水设施可在棚首建池或使用能为棚室浇水供给一定压力的调蓄能力集中的供水设施。秦汉之前对农田灌溉称为'浸',到汉代有称'溉'或'灌'的,西汉时'灌浸'和'溉灌'、'灌溉'并用。唐以后习惯用'灌溉'一词,并沿用至今。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