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结构及工作原理
结构形式为卧式罐体。内部结构分为两段,前段为除油结构,后段为沉降结构(二段之间的管线连接处设有管道混合器,以利于加药)。
除油段结构由配水、聚结材料组合的聚结器、出水、收油、冲泥、排泥系统及工艺管汇组成。
沉降段由进水管、混合反应室、配水区、斜管沉淀区、出水、收油、冲泥、排泥系统及工艺管汇组成。
油水密度差一般应大于0.05,非乳化的含油污水,采用旋流器除油才能获得较高校率的除油效果。而乳化的含油污水采用旋流器除油时应***行破乳处理。旋流器分离出的油珠较径一般在15μm以上。
旋流除油器广泛适用于原来的油脱水,含油污水处理,亦可用于化工、机械、炼油、油港、轮船、海洋平台 及环保行业的含油污水处理和存在比重差的液液分离场合,高浓度时可二级串联使用。
由聚结材料组合的聚结器是一种错流设备。它是通过交替反向组合的波纹板组为流体提供了空间多向交错的曲折通道,使流体在此通道内运动较短的距离就能达到板表面,通过流体自身的混合与表面碰撞产生大程度的油滴聚结。事实上在聚结器板组内,油滴不必浮升到油水界面,而是升到邻近的上方板面。聚结器板组缩短了油滴上升必须通过路径,减少了流体的湍流程度,从而加快了油水分离的速度,提高了分离的效率。此外,聚结器也能分离悬浮物固体,悬浮固体沿下板面降至板边,进而沉入罐底,但去除固体悬浮物的效果比除油效果差的多。斜管(板)分离原理是“浅池理论”的应用,通俗的讲若将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H/n的沉淀池,而当沉淀度不原沉淀度L的L/n时便可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效果。为了让沉到池底的污泥便于流动和排除,把这些浅的沉淀池倾斜一定的角度(通常为45~600),超过污泥的休止角,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斜板沉淀池。如将这些倾斜一定角度的浅沉淀池进一步分格成为蜂窝状或波纹形管,则称为斜管沉淀池。通过减少沉淀单元的深度和长度,改变单元内水流条件,大大缩短了沉淀时间,十分有效地提高了分离效率。
投加的药剂分混凝剂和油絮凝剂两种。混凝剂为具有较强的破乳作用的电介质类凝聚剂,油絮凝剂为的油絮凝剂。其除油机原理为:投加电介质类凝聚剂后,它能中和水中胶体颗粒的表面负荷,压缩扩展层的厚度,降低胶粒的§电位,使胶体脱稳而互相凝结,这就是凝聚作用。油絮凝剂是具有很多支链的线性天然高分子物,含有大量的适宜的离子性基团和活性基团,它对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微粒和乳化油珠有极强的吸附架桥能力,它能使聚凝形成微粒通过高分子吸附架桥,颗粒逐渐变大,终形成了密实、粗大的絮团而沉降,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投加混凝剂属电介质类,如聚合氯化铝、聚合***铁、三氯化铁、碱式氯化铝等,尤其以聚合氯化铝(PAC)为佳,投加化学除油器的混合式。投加的油絮凝剂是的天然高分子油絮凝剂,投入化学除油器的第二反应室。两种药剂分开投加,且投加次序不能颠倒。投加量均为10~15mg/l左右,两种药剂均为***无害药剂。
经投药并通过、第二混合室后的污水进入超脉冲反应室,在反应室中,水中的浮油和乳化油以及悬浮物经过药剂的凝聚、絮凝作用形成大颗粒的絮花在沉淀室中沉降,上清液经溢流堰由出水管排出,沉泥沉积在设备下部的泥斗中,定期排出。排泥周期为12小时左右,每次排泥3~5分钟,排出的沉泥可排至渣坑,然后经脱水后外运或利用,由于废水中的油与油絮凝剂产生反应,故脱水后的泥饼已无油腻性。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