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要点
蛇形弧部位的弯曲半径应满足电缆的设计要求。
蛇形转换成直线敷设的过渡部位,宜采取刚性固定。
施工要点
电缆进行蛇形敷设时, 必须按照设计规定的蛇形节距和幅度进行电缆固定。
波幅误差±10mm。
宜使用专用电缆敷设器具,并使用专用机具调整电缆的蛇形波幅,严禁用尖锐棱角铁器撬电缆。
电缆的夹具一般采用两半组合结构,并采用非导磁材料。
电缆抱箍固定电缆时,橡胶垫要与电缆贴紧,露出抱箍两侧的橡胶垫基本相等,抱箍两侧螺栓应均匀受力,直至橡胶垫与抱箍紧密接触,固定牢固。
电缆抱箍或固定金具尽量和电缆垂直。
电缆和夹具间要加衬垫。沿桥梁敷设电缆固定时,应加弹性衬垫。
监理要点
对电缆的蛇形节距和幅度进行巡视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蛇形敷设后,巡视检查电缆无悬空或固定不稳。
电缆登塔/引上敷设工程
4.1 电缆登塔/引上敷设
工艺标准
电缆登杆(塔)应设置电缆终端支架(或平台)、避雷器、接地箱及接地引下线。终端支架的***尺寸应满足各相导体对接地部分和相间距离、带电检修的安全距离。
电缆敷设时蕞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
单芯电缆应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夹具。登塔电缆夹具一般不大于1.5m。
电缆于隧道内引上终端塔时,用引上支架固定。
电缆出地面后,地面埋管应进行防水封堵。
需要登塔/引上敷设的电缆,在敷设时,要根据杆塔/引上的高度留有足够的余线,余线不能打圈。
单芯电缆的夹具一般采用两半组合结构, 并采用非导磁材料。
电缆在终端塔引上敷设固定时,固定金具与终端塔的连接位置应设置元宝铁连接装置,保证电缆引上弯曲度。
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按照设计要求将电缆在终端塔上用固定金具连续固定好。
电缆敷设前,对进场电缆型号、外观、盘数量进行检查,电缆型号应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电缆数量应正确。
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敷设使用机具应合格,无损坏。
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施工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应完好不损,并能正确使用。
kp——线芯结构系数,分割导体kp=0.37,其他导体kp=
0.8~1.0;
对于使用磁性材料制做的铠装或护套电缆,Yp和Ys应比计算值大70%,即:
R=R′[1+1.17(YS+YP)]
3. 电缆的电鳡
3.1自鳡
则单位长度线芯自鳡:
Li=2W/(I2L)=μ0/(8π) =0.5×10-7
式中:
Li——单位长度自鳡,H/m;
μ0——真空磁导率,μ0=4π×10-7,H/m;
以上一般是实心圆导体,多根单线规则扭绞导体如下表:
因误差不大,计算一般取Li=0.5×10-7H/m。
3.2高压及单芯敷设电缆电鳡
对于高压电缆,一般为单芯电缆,若敷设在同一平面内(A、B、C三相从左至右排列,B相居中,线芯中心距为S),三相电路所形成的电鳡根据电磁理论计算如下:
对于中间B相:
LB=Li+2ln(2S/Dc) ×10-7 ( H/m)
对于A相:
LA=Li+2ln(2S/Dc) ×10-7 -α(2ln2 )×10-7 (H/m)
对于C相:
LC=Li+2ln(2S/Dc) ×10-7 -α2(2ln2 )×10-7 (H/m)
实际计算中,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LA=LB=LC=Li+2ln(2S/Dc) ×10-7 ( H/m)
同时,经过交叉换位后,可采用三段电缆电鳡的平均值,即:
L=Li+2ln(2×(S1S2S3)1/3/Dc) ×10-7 ( H/m)
=Li+2ln(2×21/3S/Dc) ×10-7 ( H/m)
对于多根电缆并列敷设,如果两电缆间距大于相间距离时,可以忽略两电缆相互影响。
(1)砖沟尺寸应按容纳的全部电缆确定。
(2)砖的抗压强度应根据路面情况确定。
(1)砌筑时上下层错缝,如需停歇时应留斜槎。
(2)转角处或交接处需同时砌筑。
(3)砌块龄期不应小于28天.
(4)浇筑前,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
(5)电缆沟墙体顶端应用钢筋混凝土圈梁结构。圈梁箍筋封闭弯钩在绑扎时应相互错开。
(6)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并检查模板、垫块、管材等有无移位。压顶应分段浇筑混凝土。
(7)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应注意振捣器的有效振捣深度。
(8)捣固时间应控制在25~40s,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9)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模板。
(10)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防止污染和磕碰。
(11)抹灰前应充分湿润墙体,并贴灰饼充筋,保证抹面垂直度和平整度。
(12)抹灰完成24h后及时对抹灰面进行喷水养护,防止空鼓开裂。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