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要点
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进场电缆型号应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电缆外观无损伤、电缆盘数量应正确。
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敷设使用机具应合格,无损坏。
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施工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应完好无损,并能正确使用。
巡视检查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
巡视检查排管口封堵应严实。
电缆敷设图
排管工井敷设图
隧道电缆沟工作井敷设
3.1电缆隧道/电缆沟敷设
工艺标准
电缆应排列整齐,走向合理,不宜交叉。电缆敷设时,电缆所受的牵引力、侧压力和弯曲半径应符合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110kV及以上电缆施工前应逐段编制电缆敷设方案,并对牵引力、侧压力进行计算。
在电缆牵引头、电缆盘、牵引机、过路管口、转弯处以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的地方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设计要点
电缆隧道净高不宜小于1900mm。
除控制电缆外,每档不宜超过3根。
电缆敷设时转弯半径不得小于电缆蕞小弯曲半径。
2.4电缆沟(隧道)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2) 根据施工缝的设置要求,进行两次浇筑,浇筑时应振捣密实。
(3) 混凝土浇筑后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保证本体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
(4) 若处于严寒或寒冷地区,混凝土应满足相关抗冻要求。
(5) 电缆隧道混凝土结构的抗渗等级应不小于S6。
(6) 电缆沟侧墙在盖板的搁置位置宜采取适当的保护支口措施,保证盖板搁置位置下的混凝土在盖板安装及正常使用中不开裂、不破损。电缆沟止口的允许标高偏差≤5mm。
(1)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2)主体结构的安全等级
(3)主体结构的防水等级及防水措施
(4)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
(5)混凝土材料应根据使用年限来确定应满足的耐久性基本要求。
施工要点
(1)浇筑前,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坍落度应满足相关技术标准。
(2)混凝土浇筑时,应振捣密实,检查模板有无移位、漏浆。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2m,如超过2m应增设软管或串筒等措施。
(3)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在分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连续对称进行,两侧墙必须均匀下灰。
(4)按图纸和规范要求合理设置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上、下本体采用两次浇筑。
(5)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应注意振捣器的有效振捣深度。振捣墙身混凝土应用φ35mm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底板混凝土应用平板式振动器。
(6)捣固时间应控制在25~40s,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模板。
(8)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防止污染和磕碰。
1. 简介
CTT-400水终端可用于220kV及以下XLPE等塑料高压电缆的试验,包括高压交流,局放,介损,冲击和逐级升压试验等。其主要特点是更换电缆试品快,装配方便。3电缆挠性固定工艺标准电缆在受热膨胀时产生的位移,对电缆的金属护套不致产生过大的应变而缩短寿命。每一套CTT水终端系列包括2个终端套筒(带底板车和提升液压泵)和一台脱离子水处理器。
2. 原理
众所周知,电缆绝缘中园柱形法向电场分布规律在其终端部份发生了变化。沿电缆绝缘(剥切)长度上(轴向)电位分布很不均匀,会出现远高于电缆绝缘中的电场值。蕞大场强位于电缆接地屏蔽边缘。2电缆保护管安装工艺标准在电缆登杆(塔)处,凡露出地面部分的电缆应套入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加以保护。而且,当电缆剥切长度到一定值后,增加长度对蕞大场强不再起减小作用。
为了提高电缆终端的耐电压水平,改善电位/电场分布十分重要。对于正规的终端产品设计结构,采用剥切绝缘层外设置绝缘电容串均压和接地应力锥增强的方式。而在100kV级以上的试验终端,考虑到装配和更换试品的方便,采用电阻均压方式。即设置剥切绝缘外的媒质为水柱(电缆芯末端浸入绝缘水管内)。利用水的低电阻率实现轴向电位/电场分布趋向均匀。ω=2πf通过以上计算,外护套鳡应电压满足下表要求,可以不加回流线,否则增加回流线使其满足下表要求:。此时电缆终端等值电路简化为图1(电缆绝缘体积分布电阻和表面电容部分忽略不计)。外部等电位线图见图2。根据图1计算可得改善后的轴向电位分布曲线a已接近于线性分布b(图3)。
图1 简化的终端等值电路 ( c’, r’)
终端单元
L L 为终端绝缘剥切长度 c’
为电缆绝缘单元段的分布电容 r’ 为绝缘表面单元段上的水电阻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