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要点
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进场电缆型号应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电缆外观无损伤、电缆盘数量应正确。
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敷设使用机具应合格,无损坏。
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施工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应完好无损,并能正确使用。
巡视检查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
巡视检查排管口封堵应严实。
电缆敷设图
排管工井敷设图
隧道电缆沟工作井敷设
3.1电缆隧道/电缆沟敷设
工艺标准
电缆应排列整齐,走向合理,不宜交叉。电缆敷设时,电缆所受的牵引力、侧压力和弯曲半径应符合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110kV及以上电缆施工前应逐段编制电缆敷设方案,并对牵引力、侧压力进行计算。
在电缆牵引头、电缆盘、牵引机、过路管口、转弯处以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的地方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设计要点
电缆隧道净高不宜小于1900mm。
除控制电缆外,每档不宜超过3根。
电缆敷设时转弯半径不得小于电缆蕞小弯曲半径。
Di——绝缘外径,m;
ε——绝缘介质相对介电常数,交联聚乙烯ε=2.5,聚乙烯ε=2.3,聚ε=8.0,F/m;
ε0——真空介电常数,ε0=8.86×10-12,F/m;
7. 计算实例
一条电缆型号YJLW02-64/110-1X630长度为2300m,导体外径Dc=30mm,绝缘外径Di=65mm,电缆金属护套的平均半径rs=43.85,线芯在20°C时导体电阻率 ρ20=0.017241×10-6Ω·m ,线芯电阻温度系数α=0.00393℃-1 ,k14k5≈1,电缆间距100mm,真空介电常数ε0=8.86×10-12 F/m,绝缘介质相对介电常数ε=2.5,正常运行时载流量420A。施工要点需要登塔/引上敷设的电缆,在敷设时,要根据杆塔/引上的高度留有足够的余线,余线不能打圈。计算该电缆的直流电阻,交流电阻、电鳡、阻抗、电压降及电容。
计算如下:
1.直流电阻
根据直流电阻公式:
得:
R'=0.017241×10-6 (1+0.00393(90-20))/(630×10-6)
= 0.3489×10-4(Ω/m)
该电缆总电阻为R=0.3489×10-4×2300 = 0.08025(Ω)
2.交流电阻
由公式YS=XS4/(192+0.8XS4),XS4=(8πf/R′×10-7kS)2得:
XS4=(8×3.14×50/0.3489×10-4)×10-14= 12.96
YS=12.96/( 192+0.8×12.96) = 0.064
2.5伸缩缝及施工缝设置及防水处理
(1) 伸缩缝及竖向施工缝应根据电缆沟的长度、结构型式等情况进行设置;若条件许可,宜合并设置。
(2) 在底板平面上方不小于300mm处设置水平施工缝。
(3) 在伸缩缝、施工缝处应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
(4) 浇筑伸缩缝用混凝土级别应高于原结构混凝土等级。
(1)变形缝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30mm。
(3)根据开挖方式、防水等级说明变形缝的防水措施。
施工要点
(1)浇筑伸缩缝或竖向施工缝前,应凿除结合部的松动混凝土或石子。
(2)浇筑伸缩缝或竖向施工缝前清除钢筋表面锈蚀部分。
(3)在伸缩缝处可采用止水橡胶等材料或采取其他适当的防水措施。
(1)施工缝应采用高压风进行吹扫,清除尘土和垃圾。浇水冲洗湿润。施工缝应做成凹槽并采取防水措施。
(2)首先应检查止水条的型号规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止水条必须经过见证取样并合格。止水条应厂家粘贴成环。禁止现场粘贴。
(1)止水条中心线应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损坏处应及时修补。
止水条外观检查包括:尺寸公差、开裂、缺胶、中心孔偏心、凹痕、杂质、明疤等。试验项目包括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
支架安装图图
3.3集水坑及排水处理
(1) 底板散水坡度应统一指向集水坑,散水坡度宜取0.5%左右。
(2) 集水坑尺寸应能满足排水泵放置要求。
(3) 坑顶宜设置保护盖板,盖板上设置泄水孔。
(4) 集水坑应根据电缆沟(电缆隧道)的平面尺寸及外形合理设置。
(1)排水可采用机械排水和自然排水,集水坑尺寸应满足排水方式的要求,并在图纸中标注。
(2)集水坑位于井室人孔正下方。
(3)集水坑上应设置井篦子。
(1)排水沟及集水坑应与侧壁保持足够距离,不影响基坑施工。
(2)地坪施工时做好结构泛水,保证表面散水畅通。
(1)在有地下水排出的隧道,必须挖凿排水沟,当下坡开挖时应根据涌水量的大小,设置大于20%涌水量的抽水机具排出。当该比值与投运前相比减少时,表明附件中的导体连接点的接触电阻有增大的可能。抽水机械的安装地点在导坑的一侧或另开偏洞安装,并用栅栏与隧道隔离;抽水设备宜采用电力机械,不得在隧道内使用内燃抽水机,抽水机械应有一定的备用台数。
(2)隧道开挖中预计要穿过涌水地层时,宜采用超前钻孔探水,查清含水层厚度、岩性、水量、水压等,为防涌水提供依据;如发现工作面有大量涌水时,要立即令工人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