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您袋式除尘器的发展历史
除尘器是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除尘必备的工具,但是大家可能对它的由来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华信盛科小编将带大家认识一下袋式除尘器。
袋式除尘器是一种比较老的除尘设备,前期用人工或机械振打清灰,因而其使用会受到限制。1950年以来,由于逆向喷吹型和脉冲喷吹型的发明问世并且开始应用,使袋式除尘器的除尘与清灰完成了连续的操作,并且阻力稳定,气速高,内部无运动机件和设计相对比较简单等。随着新型耐用、耐腐蚀、耐高温(达300度)、低压降、易清灰的滤材的使用,特别对非织物的聚合物滤材和金属丝—织物混合物滤材的发展,应用日益广泛,成为了主要应用的袋式除尘器。它对细微粒(1~5um)的效率在99%以上,还能够除掉1um乃至0.1um的尘粒。袋式除尘器的适应性也是比较强的,不会受到粉尘比电阻的影响,也不存在水的污染问题。在选择适当的助滤剂条件下,能同时脱除气体中的固、气两相污染质。因为这些特点,预料在往后的除尘操作中,布袋除尘器可能会居于比较的地位。但其过滤速度低,压降大,占地面积大,换袋麻烦等缺点,极需进行改善。
袋式除尘行业发展展望
袋式除尘器作为去除颗粒物的装备,完全可以大幅度降低和粉尘的排放量,是解决我国烟粉尘排放的重要技术装备。目前,袋式除尘技术完全能够支持更为严格的标准,排放限值可进一步降低,对颗粒物减排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国内众多应用案例表明,袋式除尘器在实现更为严格颗粒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并不需要提高造价和运行费用,只要严格按照现有的标准和规范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都能获得好的效果。那么将来袋式除尘行业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呢?
净化微细粒子的技术和装备
袋式除尘器虽然能够有效捕集微细粒子,但以往未将微细粒子的捕集作为技术发展的***。对于微细粒子,袋式除尘技术需进一步提高捕集效率、降低阻力和能耗。针对PM2.5超细粉尘的捕集,研究和开发主机、超细纤维和滤料、测试及应用技术。
新一代专门以针对水泥行业、燃煤电厂、钢铁冶金几大重污染行业的PM2.5细颗粒物的水刺滤料研制为核心,利用计算机模拟设计超大规模除尘系统的风流均布优化、节能清灰技术、滤袋PM2.5低能耗捕集、滤袋失效防护与寿命延长技术、除尘装备可靠性保障技术、粉尘输运与其他配套技术、袋式除尘器协同脱技术、PM2.5检测技术,开发低阻、、气流分布合理、安全和快装化的大型主机设备,建立三大重污染行业PM2.5细颗粒物的工程。
焦化厂运用蜂窝式电捕焦油器的主要工艺及技术流程
工艺流程:来自炼焦炉的荒煤气通过气液分离器完成气液分离,分离出的粗煤气并联进入初冷器进行冷却。分离下来的焦油氨水和焦油渣一同进入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分离。
初冷器分上下两段,在初冷器上段,煤气与冷却管内的循环水换热,煤气从82℃冷却到45℃,循环水由32℃升至40℃。然后,煤气进入初冷器下段与冷却管内的制冷水换热,煤气从45℃冷却到22℃,制冷水由16℃升至23℃。经冷却后的煤气并联进入蜂窝式电捕焦油器,地清除煤气中的焦油雾滴及萘,经电捕后的煤气进入离心鼓风机进行加压。加压后的煤气送往脱硫工段。
初冷器的煤气冷凝液分离由初冷器上段和下段流出,分离经初冷器水封槽后进入上下段冷凝液循环槽,分离由上段冷凝液循环泵和下段冷凝液循环泵加压后送至初冷器上下段喷淋,如此循环运用,剩下部分由下段冷凝液循环泵抽送机械化氨水澄清槽。
从气液分离器分离的焦油、氨水与焦油渣自流至机械化氨水澄清槽。澄清后分离成三层,上层为氨水,中层为焦油,基层为焦油渣。分离的氨水溢流至循环氨水槽,然后用循环氨水泵送焦炉冷却荒煤气。冷器和电捕焦油器需要清扫时,从循环氨水泵后抽出一部分定时清扫。剩下的氨水由循环氨水泵抽送至剩下氨水槽,充沛沉降分离后用剩下氨水泵送至脱硫工段进行蒸氨。当集气管发作堵塞时用高压氨水泵抽送一部分氨水冲刷集气管。分离的焦油至焦油中心槽,定时用焦油泵将其送往罐区。分离的焦油渣定时送往煤场掺混炼焦。
经蜂窝式电捕焦油器捕集下来的焦油排入电捕水封槽,当沉淀管用循环氨水冲刷时,冲刷液亦进入电捕水封槽中, 由电捕水封槽液下泵送至机械化氨水澄清槽。
布袋除尘器的压力损失比除尘效率具有更重要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不但决定着能量消耗,而且决定着除尘效率及清灰周期等。压力损失由除尘器的设备阻力、滤料阻力和沉积粉尘层的阻力三个部分构成。
其中滤料阻力一般很小,但就滤料而言,阻力小意味着空隙大,粉尘易穿透,除尘效率也很低,因此一般都选用具有一定初阻力的滤料。一般长纤维滤料阻力高于短纤维滤料,不起绒滤料阻力高于起绒滤料;纺织滤料阻力高于毡类滤料;较重滤料的阻力高于较轻滤料的阻力。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