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胶片的片基正、反两面均有一层薄薄的明胶或树脂底层(也称底膜),它的作用是使感光药膜和片基牢固地粘附在一起,不致分离。如果没有这层底膜,片基和感光药膜是粘不牢的,往往在干燥后或在显影过程中,感光药膜就会全部脱落下来,造成报废。
感光药膜的厚度,一般每一面约在10~00微米(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当然如能把感光药膜尽可能做得薄一些,而又能达到较高的感光度,这样的X光胶片是高质量的,这就要求掌握较高的工艺技术水平。目前的可穿戴设备更多地是打着让人“远离医院”的口号,在家里就能完成相关身体数据的测量。如果配方、工艺投有变更而片面降低药膜厚度,就必然降低感光性能。
整个照相过程,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都是在这薄薄的两层感光药膜中进行的。在感光药膜上面还涂有一层保护膜,是一层透明的胶质或者高分子化合物。因此利用人体各部分组织密度差异、金属材料的密度和厚度不同,其X射线被吸收的程度也不同,这样通过人体和金属材料后的X射线是含有信息的。厚度只有1~2微米,’它可遴免感光药膜和外界宜接接触,防止感光药膜受到康擦而产生‘摩擦灰雾’、摩擦丝和黑纹,防止感光药膜受潮粘搭,以确保X光胶片的正常使用。
X光胶片感光药膜的主要成份是卤化银和明胶。卤化银通常是化银和少量的碘化银,以极微细的颖粒状态,均匀地分散在明胶中。这些卤化银的顺粒直径一般在1~2微米左右,这样细的颗粒,只有在电子显徽镜下或至少在千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在我们使用医用胶片的时候,有时候会在医用胶片影象上发现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亮斑或暗斑。卤化银颗粒是X光胶片的感光物质。
据说胶片是反互联网的,您怎么看?
胶片不再成为影像学诊断的依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随着CT、MR、PET-CT等大型设备的飞速发展,每次影像学检查的影像数量动辄上千幅,已经不可能用胶片来表达。而三维重建等后处理技术又倾向于为临床提供形象逼真的有色彩的可以随时切割剥离的立体影像,这些现象和临床医生的软阅片工作方式使得塑料胶片在医疗过程中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我们知道,医用胶片经过滤se片的分色后,各色版都有其基本色和相反色。更何况塑料胶片的生产和降解过程大量损耗环境资源。
但是即便欧美国家塑料胶片用量急剧下降,在中国大陆2014年胶片用量依然是增长的。不仅如此,在2014年底,我国有很多影像学甚至在北京举办学术研讨会,来论证薄膜胶片和纸质胶片的临床价值问题。医用胶片的本质是在塑料基底上存留黑白的影像信息,供临床医生诊断和参阅。2015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SFDA),还发文阐述热敏胶片和纸质胶片的临床应用问题。
胶片打印机用途
从拥堵到畅通,从混乱到有序,从繁琐到简便。胶片/报告流向由您掌握,胶片/报告智能管理。
自助终端一体机的者,为您提供简单、好用的多功能自助取片机(胶片自助打印机一体机),可根据医院需求量身订制自助功能。
1、驻守式服务,全年无间断技术支持。
2、每天巡检,设备保养和耗材更换。
3、对患者自助机操作提供操作辅导。
4、老年患者,行动不便的,专门人员代为操作。
5、自助系列产品终身免费维修。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