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孔子铜雕铸造厂信赖推荐「艺都雕塑」
作者:艺都雕塑2022/2/21 2:52:39






《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四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那么孔子既“重游”,又反对“远游”、提倡“近游”,岂不是自相矛盾?实则非也。孔子的近游观和远游观并不矛盾,而是对立统一的,类似于“鱼和熊掌”的关系。远游与近游,实际上反映了儒家的“忠”与“孝”、报效***与侍奉双亲的对立统一。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孔子虽然提倡“近游”,但也不一味地排斥远游,虽然主张推行孝道,但更主张“治国平天下”。到底适宜远游还是近游,取舍标准就是是否“有方”。事实上,跟从孔子周游列国14年的弟子中就有不少双亲健在者。孔子反对的只是无正当目的却超出合理程度的“远游”。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孔子学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商户名称:唐县艺都雕塑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