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原建造在雷峰上,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雷峰塔相传为吴越王为庆黄妃得子而建的,故初名“黄妃塔”。但民间因塔在雷峰,均呼之为雷峰塔。江苏,主要是通过陆运的方式把产品送到的手中,有兴趣的可以与我们取得联系。塔原共七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
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旧时雷峰塔与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誉,西湖上亦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至明嘉靖年间,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塔基砖被信者盗,致使塔于1924年9月25日倾圮。清人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后来塔身逐渐变为多层造型,于公元三至四世纪,即有三层塔身出现,其后更有五层、七层、九层、十三层、十五层、十七层,乃至三十七层等重层结构。”雷峰塔倒塌之后,不仅作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
舍利塔,是存放佛祖释迦牟尼或后世高僧舍利子的塔,一种是存放舍利子和经书的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礼拜舍利宝塔是人们表达对诸佛皈依和感恩的方式。据传,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槃,弟子们在火化他的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八万四千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依《长阿含经》释尊于拘尸城双树间般涅槃后,佛舍利八分,获得佛陀舍利子的国王后来各自建立舍利塔安置供养这些佛陀舍利子。另据《阿育王传》卷一载,佛灭度百年后,阿育王搜集佛遗存的舍利,建造八万四千宝塔供养之。除上文所载之阿育王集佛舍利盛于八万四千宝箧,建立八万四千塔之外,其他各地亦有供养舍利的情形。明帝死后,葬于西北的显节陵,内建一印度式塔,这是典籍中记载的我国***早的佛塔。相传,阿育王将佛祖留下的舍利收集起来重新分成若干份,送往世界各地,建塔供奉。据说,这些舍利的一部分传到了中国,中国各地便有了舍利塔,而法门寺塔就是其中的一个。
隋舍利塔隋舍利塔是长沙市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岳麓山清风峡南侧,爱晚亭右前方。相传隋文帝杨坚为感戴僧尼智仙抚养之恩, 诏令在***各处名山建佛塔以藏舍利子,是塔故名隋舍利塔。塔建于隋仁寿二年,五代时被毁。民国初年,麓山寺僧寻得遗址将塔复建。1957年修整时,在塔外加修石护栏。“中遭***。已按原貌修复。塔用花岗石构成,外形酷似一僧帽,分三层,底层为塔基,作须弥座式,四角作芭蕉叶形,浮雕力士像;产品材质多样,有价格实惠的铸铜塔刹,也有黄铜香炉,还有青铜香炉,工艺精湛,品种齐全,厂家***,望广大客户来电咨询订购。中层以整块花岗石琢成圆形,两端收分似纺锤;上层为一僧帽状石,通高3米,边长1.3米。塔的前方竖花岗石碑一通,碑高1.6米,宽0.5米,正面刻'隋舍利塔',碑阴刻'共建菩提'。宋沙门觉范撰《院感应佛舍利塔记》:隋文帝杨坚于梁武帝大周七年六月出生于同州大兴寺中,***时曾,有尼名“智仙”者,从外至,对杨忠说,此儿大有福分,为天佛所佑,不可令居家中,当代为养育,于是杨忠辟馆延居,杨坚30岁时,才让他回家,女尼以舍利子数百颗授之,曰:“以此福苍生”。隋文帝杨坚为感谢僧尼智仙抚养之恩,称帝后于仁寿二年诏令***五十二州,在名山福地绘塔,分藏舍利子,塔下绘尼之像以纪之,是故塔名隋舍利塔。据说塔建于隋仁寿二年,岳麓山这座塔就是其中之一,五代时被毁,民国初年,麓山寺僧寻得遗址将塔复建。1957年修整时,在塔外加修石栏保护。
天成寺塔又称天成寺塔,为天津市***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城北蓟县盘山天城寺大殿西侧。始建于唐,辽天庆年间重修,明末又作修葺,为盘山大的古代建筑。
该塔通高22.63米。塔为八角密檐13层建筑,每个檐角悬挂铜铎,风吹声响悦耳。塔基以花岗岩须弥座和3层砖雕仰莲组成,塔身有仿木砖雕,通体饰浅***。1980年修葺添配铜铎和塔刹。塔基以花岗石须弥座和三层砖雕仰覆莲花构成。塔身南面开矩形门,内置佛龛;塔初入中国初期,具有明显的印度式或受印度影响的东南亚佛塔造型风格,但很快就与中国的建筑结合起来,特别是与中国早有的木构的楼、台或石阙等高层建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了民族趣味。东、西、北三面设砖雕假门;四侧面浮雕假窗。其上置斗拱,转角柱头单抄单昂五铺作、柱间补间斗拱出斜拱,均为仿木砖雕。上承高大的13层密檐,砖叠砌法,出檐逐层递收。塔身及出檐外沿,均微向内幽页,造型秀丽、端庄。塔通体饰淡***,与天成寺、翠屏峰交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