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定“标尺”。“标尺”是指用于其他立柱埋设时参照的标准立柱。一般是以棚东西两头的立柱作为“标尺”。以在寿光建棚为例,假若大棚后墙内高4.5米,可选用的各排立柱高度分别为:排加重立柱5.5米(偏北斜)、第二排加重立柱5.8米(直立)、第三排立柱5.5米(稍微偏南斜)、第四排立柱4.8米(偏南斜)、第五排立柱3.6米(偏南斜)。前两排之所以选择加重立柱,是因为大棚建成后,该处将承受卷帘机和草苫的总重量。在选好立柱之后,再根据布线图,分别把棚东西两头的两列立柱埋设好即可。注意:立柱的下埋深度均为60厘米。并且,排立柱要偏北一些,从而能使得后墙上的斜立柱(菜农俗称“后砌柱”)探出40厘米,其与水平线夹角45°左右,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排立柱的承载力,另一方面是增加棚内冬季的日照时数。
棚高、棚宽不成比例
棚高指大棚的高度,一般测量时以棚内(从北墙数)第二排立柱的高度为准;棚宽指大棚的跨度,一般测量从棚内北墙根处的水渠边至大棚前沿。俗话说,“有高度才会有跨度”,可是我们发现,不少棚户为增加大棚的种植面积,将其越建越宽。
如一农户新建大棚的棚宽达到了15.5米。但受水泥立柱和墙体承载力的约束,大棚棚高5.5米左右,如此便影响了棚屋面的采光性。同时,由于棚体跨度太大,立柱承载力增加,使得他的棚室仅可使用重量较轻的保温被,而无法使用的草苫。此外,因棚太宽造成放风困难,尤其是冬季棚的前脸处,难以将湿气放出,病害容易侵染,成为棚内的“病源区”,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发生严重。
那么,在建造大棚时,该如何规划其棚高、棚宽呢?理论上讲,大棚的高度与其南北跨度应根据当地的纬度来定。首先,要明确大棚的高度与其跨度决定着棚室采光面的角度,而棚室采光面的角度制约着太阳光入射角的大小。
温室大棚是采用透光覆盖材料和环境调控设备,在温室内形成小气候,营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特殊农业设施。温室的功能是通过创造适合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进行生产。以短波辐射为主的太阳辐射通过温室透光覆盖材料进入温室后使温室内地温和气温升高而转化为长波辐射,长波又被温室覆盖材料阻隔在温室内,从而形成室内热量的歌珊温室原创集聚,使室内温度提高,这一过程称之为“温室效应”。温室正是利用“温室效应”,在作物不适宜陆地生长的季节通过调控室内温室等环境参数来创造作物生长的适宜环境来达到作物生产和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但随着科学的进步,温室生产已远远超过“温室效应”的概念。
实现果蔬的绿色无公害种植生产
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果蔬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温室大棚设施农业的种植生产,通过在温室大棚的通风口、出入口等位置布置防尘网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虫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室外灰尘、雾霾等对果蔬造成的影响,通过外在设施的布置调节特定的气候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损害,生产出高质量的绿色无公害果蔬产品。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