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芝麻重防腐涂料——山东金芝麻环保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主要代表碳化硅和氮化相对于前两代半导体材料而言,在高温、高压、高频的工作环境下有着明显的优势。
碳化硅早在1842年就被发现了,直到1955年才开发出生长碳化硅晶体材料的方法,1987年商业化生产的的碳化硅才进入市场,21世纪后碳化硅的商业应用才算铺开。
与硅相比,碳化硅具有更高的禁带宽度,禁带宽度越宽,临界击穿电压越大,高电压下可以减少所需器件数目。具有高饱和电子飘逸速度,制作的元件开关速度大约是硅的3-10倍,高压条件下能高频操作,所需的驱动功率小,电路能量损耗低。具有高热导率,可减少所需的冷却系统,也更适用于高功率场景下的使用,一般的硅半导体器件只能在100℃以下正常运行,器件虽然能在200℃以上工作,但是效率大大下降,而碳化硅的工作温度可达600℃,具有很强的耐热性。并且混合SIC器件体积更小,工作损耗的降低以及工作温度的上升使得集成度提高,体积减小。
(一)碳化硅的合成和用途
碳化硅的合成是在一种特殊的电阻炉中进行的,这个炉子实际上就只是一根石墨电阻发热体,它是用石墨颗粒或碳粒堆积成柱状而成的。这根发热体放在中间,上述原料按硅石52%~54%,焦炭35%,木屑11%,工业盐1.5%~4%的比例均匀混合,紧密地充填在石墨发热体的四周。当通电加热后,混合物就进行化学反应,生成碳化硅。其反应式为:
SiO2+3C→SiC+2CO↑
反应的开始温度约在1400℃,产物为低温型的β-SiC,基结晶非常细小,它可以稳定到2100℃,此后慢慢向高温型的α-SiC转化。α-SiC可以稳定到2400℃而不发生显著的分解,至2600℃以上时升华分解,挥发出硅蒸气,残留下石墨。所以一般选择反应的终温度为1900~2200℃。反应合成的产物为块状结晶聚合体,需粉碎成不同粒度的颗粒或粉料,同时除去其中的杂质。
一般来说,碳化硅耐火材料具有多方面的优良性能,例如,在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高的强度、高的抗热震性、优良的耐磨性能、高的热导率、耐化学腐蚀性等。不过,也应看到,它的弱点是能力差,由此而造成高温积胀大、变形等降低了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碳化硅耐火材料的性能,在结合剂方面做了不少的选择工作。使用粘土(包括氧化物)结合,但并未能起到保护作用,碳化硅颗粒仍然受到氧化和侵蚀。50年代末,选择用氮化硅(Si3N4)结合,作为碳化硅耐火材料的改进产品,确实具有很好的性(见图1),且无显著的膨胀现象。但是价格较贵;加之在反复加热冷却时有突然***的可能;而氮化硅本身的网络结构带有渗透性,不能从根本上保护碳化硅不被氧化。60年代初,又出现了用氧氮化硅(Si2ON2)结合的碳化硅耐火材料,比之氮化硅结合具有更好的性能,因为氧氮化硅粘附于碳化硅表面的氧化硅薄膜,并与其反应形成和碳化硅牢固结合的连续保护膜。同时,这种材料的价格适当,相当于用氧化物结合的碳化硅材料。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