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回火处理工艺
对于工具钢而言,残留应力与残留沃斯田体均对钢材有着不良的影响,欲消除之就要进行高温回火处理或低温回火。用于铸造加热的炉子早是手锻炉,其作业空间是一个凹形槽,槽内填入煤炭,焚烧用的空气由槽的下部供入,工件埋在煤炭里加热。高温回火处理会有二次硬化现象,以SKD11而言,530℃回火所得钢材硬度较200℃低温回火稍低,但耐热性佳,不会产生时效变形,且能改善钢材耐热性,更可防止放电加工之加工变形,益处甚多。
在300℃左右进行回火处理,为何会产生脆化现象?
部分钢材在约270℃至300℃左右进行回火处理时,二次硬化工具钢当加热至500℃~600℃之间时才会引起分解,在300℃并不会引起残留沃斯田体的分解,故无300℃脆化的现象产生。
台车式回火炉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50年代,无芯感应炉得到迅速开展。后来又呈现了电子束炉,利用电子束来冲击固态燃料,能强化外表加热和熔化高熔点的材料。本系统另配有一台温度记录仪,能及时准确的记录下每一炉的温度,以备查验。用于铸造加热的炉子早是手锻炉,其作业空间是一个凹形槽,槽内填入煤炭,焚烧用的空气由槽的下部供入,工件埋在煤炭里加热。这种炉子的热效率很低,加热质量也欠好,并且只能加热小型工件,以后开展为用耐火砖砌成的半封闭或全封闭炉膛的室式炉,能够用煤,煤气或油作为燃料,也可用电作为热源,工件放在炉膛里加热。
为便于加热大型工件,又呈现了适于加热钢锭和大钢坯的台车式炉,为了加热长形杆件还呈现了井式炉。20世纪20年代后又呈现了能够进步炉子出产率和改进劳动条件的各种机械化、主动化炉型。
台车式回火炉炉体结构系统
炉体结构由炉体钢结构和保温炉衬组成,外壳利用了原炉壳和炉体骨架,台车车底和导轨道。高温回火处理工艺对于工具钢而言,残留应力与残留沃斯田体均对钢材有着不良的影响,欲消除之就要进行高温回火处理或低温回火。将原炉体耐火砖体结构马弗墙拆除,更换为硅酸铝耐火纤维保温层,在 原炉衬钢板内侧平铺多层耐火纤维毯,再用耐热钢螺栓固定耐火纤维折叠块。耐火度高、升温快、蓄热少、保温效果好。
耐火纤维作为耐火层和保温层之间的夹层, 并与强辐射传热节能技术相结合,节能率稳定在20%一30%,生产率可提高15魄左右,还能显著地改善炉膛垂直温差,使炉子、运行,并且成本降 低,获得可观的效益,完全克服耐火砖体结构的缺点!。所谓300℃脆性系指部分钢材在约270℃至300℃左右进行回火处理时,会因残留沃斯田体的分解,而在结晶粒边界上析出碳化物,导致回火脆性。排烟系统充分利用了原旧式煤气炉的地下烟道和烟囱,每台炉子都有一个排烟管路,经烟道、预热器和 高温自控烟阀排到地下子烟道,汇合到地下总烟道,由烟囱排到高空中。
经实际验证,由于其具有很小的蓄热能力,缩短了空炉升温时间。所以砖体砌筑的同规格燃气炉升温到相同温度所用的时间是耐火纤维结构砌筑的热处理炉的3倍。
台车式回火炉设计思想
在有色金属带材生产中,为了保证正常轧制的进行,以及终得到性能合格的产品,我们必须安排三、四次甚至更多次的退火,为了去掉退火时带材表面的氧化物,还得相应地实行多次酸洗、清刷、干燥等工序;产品的软硬状态、表面光洁度的要求还要采用成本较高的真空退火。内用耐火砖砌筑,易碰撞部位和承重部位用重质砖砌筑,增强炉衬结构强度,台车的行走采用自行式结构,由减速机传动链轮带动走轮在轨道上行走。
这些工序需化费较多的劳力、时间,要求有较多的设备和较大的场地,同时带材在加热时氧化烧损又影响成材率,酸洗,清刷都有环境保护问题要解决,更主要的是它只能间隙性地生产。
因此影响着产量、质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高周波淬火忌讳加热不均匀而产生局部区域的过热现象,诸如工件锐角部位、键槽部位、孔之周围等均十分容易引起过热,而导致淬火裂痕的发生,上述情形可藉由填充铜片加以降低淬火裂痕发生的可能性。本文提出的一种带材光亮连续卧式回火炉,具有对有色带材退火时间短、生产、能连续生产、无环境污染,退火后材质性能均匀、表面光洁,晶粒度细、无烧损、单位能耗低、有拉伸矫正功能等优点。下面就这种回火炉的设计思想、主要性能、结构特点,张力矫直计算等问题作一阐述。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