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热炉循环冷却系统:
1、冬季停产期间设有冷却水排空装置(压缩空气吹扫接口)。
2、中频柜、电容器出水水温不超过50℃;感应器出水水温不超过55℃;
3、电容器并联供水,并单独设置进出水管。
4、冷却循环水路连接可靠,标志明显,能承受0.5MPa压力无渗漏,换元件及部件时可关闭相应阀门以隔断水路。
5、正常生产停电时上位水箱可自动投入运行,并能维持感应器内水冷循环0.5小时以上。上位水箱为两套, 水箱容积3~4立方米。
6、感应器循环水与变频器、电容器循环水分路控制。变频器、电容器部分循环水为内循环(水-水热交换器),感应器、辊轮等循环水为外部循环冷却塔直接供水。
7、感应器的每一支水路有与PLC接口相连的电子温控系统。
透热炉机械装置:
退料装置是用多个同规格的不锈钢圆筒组成,当加热到后几根料时,由于没有工件再进行加热,使得后面的料无法进行传输,就使用不锈钢圆筒充当工件,使得机械机构将所有的料都能够传输进感应器并完成加热。棒料全自动串联中频感应透热炉设备也可选配一台风水冷却器(FL-500)进行冷却。当所有工件加热完成后,夹辊送料机反转,将退料钢筒退到退料缸筒架上(清空操作时需人工辅助工作)。
快速出料机为上下夹辊结构,上辊轮为压紧辊,下辊轮为动力辊。当料出到炉口时,快速夹紧料头将料高速带出感应器。分级淬火适用于对于变形要求高的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工件,也可用于截面尺寸不大、形状复杂地碳素钢工件。快速出料机的一个辊轮设计为六方辊轮,当出现加热粘料时,通过此六方辊轮可以实现出料的上下运动,将粘接部位打开。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解决粘料问题。
中频电炉的几种冷却方法
贝氏体等温淬火 是将钢件奥氏体化,使之快冷到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260~400℃)等温保持,使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的淬火工艺,有时也叫等温淬火。一般保温时间为30~60min。
复合淬火将工件急冷至Ms以下获得10%~20%马氏体,然后在下贝氏体温度区等温。这种冷却方法可使较大截面地工件获得***M+B***。c、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转换(只需切换操作台上的“自动”“手动”转换开关即可实现两者之间的切换。预淬时形成的马氏体可促进贝氏体转变,在等温时又使马氏体回火。复合淬火用于合金工具钢工件,可避免一类回火脆性,减少残余奥氏体量即变形开裂倾向。特殊工件也采用压缩空气淬火、喷雾淬火、喷流淬火。
中频炉使用时限的影响因素:烘炉工艺
烘炉是为了获得烧结层的过程,烧结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炉子的使用寿命,烘炉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炉腔筑好后,应立即进行烘炉;烘炉前,检查电气设备、冷却水系统是否正常;烘炉时要严格按烘炉工艺进行。烘炉工艺是烘炉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具体要点:
①要控制好加热速度,特别是烘炉早期,如果加热速度过快,炉衬中的水分排出过快则容易形成裂纹,使炉子的寿命大大缩短。
②当炉衬被加热到573℃时,炉衬中的β-石英快速转化为α-石英,体积膨胀0.82%。温度继续升高,α-石英在870℃转化为α-鳞石英,体积膨胀16%。复合淬火将工件急冷至Ms以下获得10%~20%马氏体,然后在下贝氏体温度区等温。在石英相变过程中膨胀过快将容易引起裂纹甚至剥落,因此在400℃加热到600℃时,加热速度应减慢,而在870℃时应保温1h~2h,使其能缓慢且完全的相变。
③烘炉后阶段为烧结保温,烧结温度根据具体耐火材料而定,一般希望能得到厚度为炉衬厚30%的烧结层,因此,一般烧结温度高于出铁温度50℃~100℃。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