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electrophoresis, EP)是电泳现象的简称,指的是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1807年,由俄国莫斯科大学的斐迪南·弗雷德里克·罗伊斯(Ferdinand Frederic Reuss)早发现。1936年瑞典学者A.W.K.蒂塞利乌斯设计制造了移动界面电泳仪 ,分离了马白蛋白的3种球蛋白,创建了电泳技术。
等速电泳是在样品中加有离子(其迁移率比所有被分离离子的大)和终末离子(其迁移率比所有被分离离子的小),样品加在离子和终末离子之间,在外电场作用下,各离子进行移动,经过一段时间电泳后,达到完全分离。被分离的各离子的区带按迁移率大小依序排列在离子与终末离子的区带之间。由于没有加入适当的支持电解质来载带电流,所得到的区带是相互连接的(图d),且因“自身校正”效应,界面是清晰的,这是与区带电泳不同之处。电泳分离原理示意图 a 移动界面电泳b 区带电泳 c 等电聚焦电泳 d 等速电泳L 离子T 终末离子。
电泳设备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是指每厘米的电位降。电场强度对电泳速度起着正比作用,电场强度越高,带电颗粒移动速度越快。根据实验的需要,电泳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高压电泳,所用电压在500~1000V或更高.由于电压高,电泳时间短,适用于低分子化合物的分离,如氨基酸,无机离子,包括部分聚焦电泳分离及序列电泳的分离等。因电压高,产热量大,必须装有冷却装置,否则热量可引起蛋白质等物质的变性而不能分离,还因发热引起缓冲液中水分蒸发过多,使支持物上离子强度增加,以及引起虹吸现象等,都会影响物质的分离.另一种为常压电泳,产热量小,室温在10~25℃分离蛋白质标本是不被***的,无需冷却装置,一般分离时间长。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