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设备的喂料量及煤的比例分配
总结出回转窑设备的喂料理及煤的比例的合理分配,主要是窑和分解炉用燃料的比例应掌握以下原则(窑炉用煤比一般是37:63及40:60): ⑴窑尾及出分解炉的气体温度都不应高于正常值。 ⑵在用风合理的情况下,窑尾和分解炉出口废气中的O2含量应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应尽量避免CO的出现,一般是从气体分析仪中可知:窑的O2在5%左右,出预热器的O2在2-3%,CO在0.1%以下。 ⑶在温度、通风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高分解炉用煤量分解炉喂煤量应根据入窑表上分解率来确定分解效率,一般是90—95%,主要是预烧能力要满足。主要控制量是炉出口温度,C5筒出口温度,C5下料溜子温度,正常时炉出口温度小于900℃,溜子温度890℃以下,好是860—880℃,如果炉温过低,造成分解率下降,增加窑内热负荷,如果过高引起炉内和缩口结皮,使分解率过高大于95%以上,造成物料活性下降,细粉料多,容易堆人,结粒差。窑头用煤量就根据入窑生料量及烧成温度来确定。若窑头用煤过少,容易造成烧成温度不够,熟料偏低,f—CaO升高影响熟料质量,若窑头用煤过多,则分解炉煤量减少,入窑物料分解率低,增大窑的热负荷,发挥不了预分解窑的***。
粉尘对回转窑的危害
粉尘对回转窑设备的损害也是很严重的,这种损害包括玷污性损害和化学性损害两个方面。玷污性损害主要是粉尘,油烟等颗粒物落在器物上而造成的。化学性损害是由于污染物的化学作用使器物和材料腐蚀或损害。颗粒物因其具有腐蚀性,进入大气后因吸收或吸附了腐蚀性化学物质,而产生直接的化学性损害。对设备内部冲击磨损严重,引起产品质量下降,电子、等现代产品,再生产时要特别重视防止粉尘污染。
窑头处配置竖式冷却器的目的在于不仅可使高温石灰骤冷,提高产品活性度,也便于输送、储存。同时还能得到较高温度的入窑二次风。能有效提高窑内烧成温度,降低燃料消耗。
经窑尾竖式预热器排出的烟气温度低,含尘量低,使后续烟气处理的配置简洁,达到要求。
窑头负压的操作通过控制窑头排风机阀门开度来控制。窑头负压比较稳定,说明窑系统工况较稳。波动大,说明窑内篦冷机工况不稳,一段料层不稳定,也说明窑内来料不稳,造成二次风温波动大,窑前温度不稳,产生循环,所以来说稳定系统工况,首行是风、煤(下煤稳定)、料(下料稳定)稳定,窑速稳定,风、煤、料和窑速四者之间,应兼顾调整,四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若其中之一调整不当,将打乱整个系统热工制度。喂料量的大小根据系统的生产能力及主要参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喂料增加时,窑速应相应增加,保持喂料与窑速相适应,必要时可以适当提高窑速进行薄料快烧。风、煤、料间的比例关系在一定时间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随意乱动,使系统工况保持稳定。
转窑回转窑安装基准的依据
在行业设计的研究过程中,总结出转窑回转窑安装的基准是需要利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测定出安装用的各种的基准点的位置。在回转窑设备的窑头和窑尾的混凝土平台上各设立一块中心的标准标板和一个标高基准点,前者则需要作为控制整台的回转窑安装纵向中心线的合理依据,而后者则需要用来控制回转窑设备的安装总体的标高。需要作出:
1)划出的纵向中心线则需要偏差在不大于±0.5mm。
2)划出的横向中心线则在相邻的两个基础横向中心线的合理的距偏差不大,需要保持在不大于±1.5mm。而首尾的设备则需要两个基础的中心线的偏差,偏差的大小不大于±6mm。
3)根据行业的技术将已校正确认的回转窑中心线,做出佳的传动部分的纵横十字线来规划。
4)根据客户厂区的标准水准点,测出基础上的表面的基准点来的确认标高,作为安装设备的佳的基准点,其误差要控制在不小于±0.5mm。
5)而设备的整体的窑体中心线的投点也要将误差降低到低,误差要不小于±0.5mm,横向与纵向控制线的交角也要合理的控制好,将误差控制在不大于2。
6)各个设备的基础中心线则测定后,需要进行的闭合检查,检查无误后才可将各点引测到固定的建筑物并及时的做出明显的标识。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