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空气预热器有哪几种形式?
循环流化床锅炉目前采用的空预器有三种,大多数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管式空预器,管式空预器又分为立管式和卧管式;少数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热管空预器,它的优点是漏风系数较小;第三类是采用回转式空预器,它的优点是相对体积较小,适合大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如引进的白马 300MW 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压较高,为避免漏风系数过大,用于循环床的回转空预器采用特殊分仓和密封方式。
空气预热器结构
环向密封
环向密封条安装在转子中心筒和转子外缘角钢的顶部和底部,其主要功能是阻断因未经过热交换而影响空预器热力性能的转子外侧的旁路气流。此外,环向密封还有助于轴向密封,因此它降低了轴向密封片两侧压差的大小。在转子底部外缘,由1.6mm厚等同考登钢加工的单片环向密封条安装在底部过渡烟风道上并与转子底部外缘角钢构成密封对。由于在满负荷运行时转子向下变形,因此安装该密封条时需预先考虑到这一间除要求。该密封条用螺母以及压板固定。顶部环向密封由焊在转子外壳上的密封条组成。在设置该密封条时应预先考虑到满负荷时转子以及外壳的径向变形差。内缘环向密封条安装在庄子中心筒的顶部和底部,与顶部和底部扇形板一起构成密封对,通过螺栓与焊接在固定板内侧的螺母一起锁定。
空气预热器腐蚀积灰问题探讨
空气预热器作为电站锅炉的重要设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预器易发生腐蚀和堵灰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烟气低温腐蚀和氨逃逸带来的腐蚀的影响。针对 2 种不同的影响因素,需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在分析空预器堵塞原因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我国为解决空预器堵塞而采取的相关措施,如优化暖风器设计、采用碱性吸收剂控制 SO3的技术、空气预热器的改造等。
对空预器的改造
脱硝系统中当氨的逃逸量为 1 μL/L 以下时,烟气中的氨含量很少,NH4HSO4生成量也很少,此时空预器的堵塞现象较轻;当氨逃逸量增加到 2 μL/L时,空预器正常运行 0.5 年后发生明显的堵塞现象;当氨逃逸量增加到 3 μL/L 时,空预器正常运行 0.5年堵塞现象严重。因此,控制氨逃逸量是保证空预器性能的关键。脱硝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造成氨逃逸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催化剂活性降低、NOx和NH3浓度场分布不均匀以及氨过喷。NOx和 NH3浓度场分布不均匀可通过调整喷氨的各阀门开关程度调整浓度场分布。SCR 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一般为3 年。在催化剂使用 15 000~20 000 h 后,其活性通常约降低 1/3。此时如果要提高 NOx转化率,需要增大催化剂的注入量,但这又会造成 NH3逃逸水平的 (>5 μL/L)。因此,工程中采用通过预留催化剂将来层的方法来控制 NH3逃逸率,即在 SCR 投运的初始阶段,使用 2 层或 3 层催化剂;2 年后,新增 l 层催化剂;3 年后,更换已到使用寿命的催化剂,确保 NH3逃逸率始终控制在 3 μL/L 以下。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