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3.dns4.cn/heropic/215740/p1/20191126111838_8856_zs_sy.jpg)
网络机房、数据业务机房:服务器、交换设备多,对机房的环境要求较高;机房服务器等设备安全级别高,相应的安保级别也高;机房的动力设备种类多、数量也多、一般为有人值守或者半值守状态,维护难度大,维护人员数量少、但需综合能力强;机房内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多,要求预警级别高;如果万一出现故障影响范围较大、损失不菲。早期的动环监控系统建设主要为原中国电信以固话本地网为单位,一般一个地区建设一个三级网络结构(监控单元SU,区域监控中心SS,地区监控中心SC)。2003年,信息部重新修订了这个互联接口规范,称为C接口标准,并在2005年发布(标准号YD/T 1363.2-2005)。实施后,通过该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故障,提示维护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维护质量,成为动力维护一种必要而且有效的手段。这个标准由于制定得比较晚,截止2010年尚没有得到广泛的实施。由于在制定标准时受很多因素的制约,造成标准在某些功能方面还无法满足现有维护体制的需要,特别是历史数据的查询,及一些特殊应用无法实现互联,如图像监控和门禁监控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2、监控单元SU以上的传输方式
从地理位置而言,监控单元(SU)与各级监控中心不在同一个地方,根据监控单元(SU)所处通信局(站)规模的不同,可以为监控系统提供的传输资源差别很大。原始视频被编码后,经传输通道到达解除密码端(SS端),可有两种方式输出,一种是直接模拟输出到监视器,另一种是通过IP接口到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解除密码并显示。对于大型的通信局,监控单元(SU)到各级监控中心(SS或SC)传输资源十分丰富;对于、模块局等小型站点,传输资源相对有限;而对于光缆中继站,传输资源则相对匮乏。
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利用原有的传输资源,在传输系统稳定、可靠、满足带宽需求的基础上,搭建起科学、合理的网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