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艇码头,具有让游艇停泊,清洗,维修和游人上下船等功能。以往人们概念中的游艇码头多为钢筋水泥结构,但因为水位经常变化,此种结构的游艇码头往往不能满足要求,浮动码头可以适应不同的水位,始终与水面保持固定的距离,受到越来越多使用者的青睐。
一般河道码头采用直立式就可以了,道路和堆场、码头应该还有仓库
挡土墙的话做干砌片石砌筑防护就行
规范有 河港通用码头建设标准
港口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规范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1901年5月,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在南端钢制桥架上铺设木板,并建轻便铁轨,将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1用码头。1901年10月7日,小港码头建成,运输物资均由小港码头承担,栈桥的运输功能也慢慢减弱。1904年大港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一、建设条件网上看了看这座桥的相关资料,这座浮桥跨越华盛顿湖,全长约2300米。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码头。
赣州古浮桥学名叫惠民桥,又称东津桥、东河浮桥。浮桥长约400米,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联而成,浮桥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由知军洪迈所建,连接贡江的两端,每天定时开启,以便来往商船通行。赣州市三面环水,江面宽阔。建国以后,西河、南河浮桥因修建了公路大桥而被折除,东河浮桥就成了现今赣州市的“国宝”级文1物。当时水路方面是从崂山湾完成登陆,不过***终占领青岛后,日军也效仿德军在栈桥上举行了阅1兵仪式以此证明其对青岛享有'充分主权'[7]。近千年的浮桥成为赣州市人的骄傲。这座800多年的浮桥,昂首屹立在贡江边,并与市内的古朴逶迤的古城墙、壮观秀美的八境台、雄伟沉重的涌金门一道伴随着赣江的涛声,造福赣州人民,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成为赣州市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被誉为赣州的一绝。1

民国以来,柳江上还搭建过几次浮桥,但全都命运多舛,它们不是被洪水冲垮,就是被强行拆除。直至解放后,1950年,柳州市***拨款修建了一座新浮桥,一直使用到1968年柳江大桥通车后才被拆除。 40年来,柳江江面上的大桥层出不穷,而且一座比一座美观、大气,但是,在“老柳州”的心底,美亲的还是浮桥。***的防腐蚀能力、便捷的运输和安装方式、超1强的承受能力,这些特性使它几乎是一次安装永1久使用。那是有生命的桥,它见证了柳州人的日常生活,它随着柳州人的喜怒哀乐而荡漾,是秀丽江面上一道纯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