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下泵的工作原理
下泵在贮罐上输送各类物料,开式叶轮可用于输送含固体颗粒的物料。泵运转产生的轴向及径向力分别由滚动轴承及滑动轴承支撑,温度无法测定。传统液下泵其壳体,主管,出口管及过流部件全部用塑料合金(PTFE、FEP)模压烧结制成,工作部分淹没在液体内,轴封无泄漏现象,且占地面积小,使用可靠,维修方便,耐腐蚀性能强。
传统液下泵的立式电动机以螺栓固紧电机座上,并通过弹性联轴器与泵直接传动,泵体、中间接管、泵架、出液管、管法兰,以螺栓联接构成一体,固定在底板上,泵的整体通过底板安装在容器上。泵的轴向力与径向力(包括泵运转中所产生的水压力,叶轮及转子重量等)均由轴承盒内所装单向推力球轴承、单列向心球轴承、以及滑动导轴所承受。为保证泵安全正常运转,轴承以黄油润滑之,导轴承同所输送的物料润滑。因此,工作时液面必须高于叶轮中心线。伸入容器长度L的长短不同,则又分为中间导轴承结构和无中间导轴承的结构。
泵的工作原理
泵的工作原理 容积式泵是依靠工作元件在泵缸内作往复或回转运动,使工作容积交替地增大和缩小,以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工作元件作往复运动的容积式泵称为往复泵,作回转运动的称为回转泵。前者的吸入和排出过程在同一泵缸内交替进行,并由吸入阀和排出阀加以控制;后者则是通过齿轮、螺杆、叶形转子或滑片等工作元件的旋转作用,迫使液体从吸入侧转移到排出侧。 容积式泵在一定转速或往复次数下的流量是一定的,几乎不随压力而改变;往复泵的流量和压力有较大脉动,需要采取相应的消减脉动措施;回转泵一般无脉动或只有小的脉动;具有自吸能力,泵启动后即能抽除管路中的空气吸入液体;启动泵时将排出管路阀门完全打开;往复泵适用于高压力和小流量;回转泵适用于中小流量和较高压力;往复泵适宜输送清洁的液体或气液混合物。总的来说,容积泵的于动力式泵。动力式泵靠快速旋转的叶轮对液体的作用力,将机械能传递给液体,使其动能和压力能增加,然后再通过泵缸,将大部分动能转换为压力能而实现输送。动力式泵又称叶轮式泵或叶片式泵。离心泵是常见的动力式泵。 动力式泵在一定转速下产生的扬程有一限定值,扬程随流量而改变;工作稳定,输送连续,流量和压力无脉动;一般无自吸能力,需要将泵先灌满液体或将管路抽成真空后才能开始工作;适用性能范围广;适宜输送粘度很小的清洁液体,特殊设计的泵可输送泥浆、污水等或水输固体物。动力式泵主要用于给水、排水、灌溉、流程液体输送、电站蓄能、液压传动和船舶喷射推进等。
氟塑料长轴液下泵的优缺点
液下泵的优缺点
在某些行业输送酸碱盐等腐蚀性、氧化性比较强的介质时,比如盐酸,金属材质的液下泵比较昂贵,不高。此时可以选用氟塑料长轴液下泵。
氟塑料液下泵的泵体、叶轮部分浸没在介质里,占用面积小,无轴封所以无泄漏现象。过流部件由非金属材质制造(PP,PVDF,PPH,超高分子等),对应不同的介质采用相应的材质,耐腐蚀性能好,结构简单。
氟塑料液下泵无需灌液即能输送液体、维护修理方便,可代替传统的自吸泵。
若介质含有固体颗粒或易结晶的腐蚀液体,可选用悬臂式氟塑料液下泵,无轴套及护套,不会因磨损而导致运行不稳定。
氟塑料液下泵因为材质强度问题,液下长度受限制,一般情况下液下长度在1.5m以内,如果底坑或储罐超出1.5m深度,可以使用加长接管来增加长度,但是启动液位淹没叶轮位置。
另外由于材质主要是非金属,输送介质的温度也有限制,一般在-20℃~80℃。固体颗粒硬度过大对泵寿命也有一定影响。
多级液下泵通常均安装导轮
导叶和泵体,为了减少离开叶轮的液体直接进人泵壳时因冲击而引起的能量损失,在叶轮与泵壳之间有时装置一个固定不动而带有叶片的导轮。导轮中的叶片使进入泵壳的液体逐渐转向而且流道连续扩大,使部分动能有效地转换为静压能。多级液下泵通常均安装导轮。蜗牛形的泵壳、叶轮上的后弯叶片及导轮均能提高动能向静压能的转化率,故均可视作转能装置。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