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颗粒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安全 对于生物质颗粒燃料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进行操作,在确认使用者能够***操作后才可交付使用。根据相关要求,厨房内要加排风扇,以便将室内的***气体排出。
热值 要尽量选择高热值的燃料,像木屑、锯末等,而且燃料越干燥、越精细为好,因为不同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其使用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如果灶头上发现有烟气,就说明生物质颗粒燃料太大或者太湿。
烟气 进行做饭时如果气化炉连续使用的时间过长,就会发现灶具的进出口附近有白色的烟气,这就说明炉内的喷咀周围缺少燃料,这时就可以将炉内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向中间搅拌一下或者加入些适当的燃料就可以。
生物质颗粒燃料十分受欢迎,且它属于清洁环保的能源,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生物质颗粒的工业分析主要用于生产销售及使用者对产品质量的掌握等。
1、水分(M)
生物质是多孔性固体,含有或多或少的水分。水分的存在对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带来很大影响。所以,水分是生物质颗粒基本的分析指标之一。如果含水较高,则会影响发热量,降低有效热值。
2、灰分(A)
灰分是生物质中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以及生物质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产生的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来的残渣的灰分,是指生物质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渣。二、不含硫磷,不腐蚀锅炉,可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企业将受益非浅。在昨天讲解灰熔点的文章中,大家可以发现,灰分及其中的杂质会对锅炉是否结焦产生一定的影响。
3、挥发分(V)
挥发分是指将生物质颗粒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该温度下停留一段时间,待其有机物质受热分解析出的所有气态产物。通常意义上,挥发分越高,颗粒的燃烧性能越好。
4、固定碳(FC)
生物质中的固定碳是指从生物质中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残留物。与灰分一样,固定碳也不全是生物质的固有成份,准确地说它也是热分解产物,其中不仅包含碳,而且还包含氢、氧、氮、硫等其他元素。
5、发热量(Q)
生物质颗粒的发热量分为低位发热量和高位发热量,其单位为MJ/kg。
高位发热量(Qgr)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包括烟气中水蒸汽已凝结成水所放出的汽化潜热;低位发热量(Qnet)是指从高位发热量中扣除烟气中水蒸汽的汽化潜热时,测定的燃料发热量。
因为低位发热量是去除了所有潜在热值后的净热值,所以,在颗粒贸易和使用中,大家通常是以低位发热值做为热值的衡量标准。
6、全硫(S)
生物质颗粒经过对原材料的加工过程,颗粒成品中实际所含硫的成份已经极低,完全满足***对锅炉燃烧时的环保要求。
生物质颗粒燃料与煤混合使用时造成下煤不畅的原因
将生物质燃料直接与煤混合输入原煤仓内,如原煤含水分较多,秸秆颗粒会吸收水分后会软化,其中所含的粘性纤维粘附煤粒,可能使煤仓内局部区域的煤板结成块甚至粘附在煤仓壁上影响正常给煤。4、成品仓:将加工后的成品颗粒,经提升机送入成品仓,以备装袋入库。防治措施是将掺混的煤进行充分的预干燥,尽量降低期含水量,防治煤仓进水;另外在停炉过程中尽量将掺混有生物质燃料颗粒的煤仓烧空后再停运,避免生物质燃料长时间积存在煤仓中。
按照上面所介绍的去做,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下煤不畅的现象产生,如果遇到过这种问题的不妨试试这一方法。
影响生物质颗粒燃料强度的因素
水分
水分对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强度具有直接的影响。水分适宜会有利于原料的成型,如果水分过低,就难以在生物质颗粒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粘结性水膜,制成的颗粒易松碎,成型率比较低且强度差。水分太高颗粒间就会存有太多的自由水,致使型煤的强度下降。
生物质的添加量
煤与生物质之间的作用力要比煤与煤之间的作用力小得多,当生物质的添加量比较低时,影响型煤成型的主要因素是生物质和煤之间的粘结力大小。如果生物质的添加量增加,型煤的成型率也会随之下降。
成型压力
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强度与成型压力有关,压力太小就会达不到密实的目的,压力增大,则压实的程度就会增加,对于生物质与煤粒之间的密集很有利,但是有可能造成煤粒破碎或者内应力增加,致使型煤的强度恶化。
熟化过程
实验证明熟化温度和时间对型煤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生物质和粘结剂所加工制成的生物质颗粒燃料,达到较好机械强度的熟化条件各异。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