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颗粒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安全 对于生物质颗粒燃料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进行操作,在确认使用者能够***操作后才可交付使用。根据相关要求,厨房内要加排风扇,以便将室内的***气体排出。
热值 要尽量选择高热值的燃料,像木屑、锯末等,而且燃料越干燥、越精细为好,因为不同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其使用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如果灶头上发现有烟气,就说明生物质颗粒燃料太大或者太湿。
烟气 进行做饭时如果气化炉连续使用的时间过长,就会发现灶具的进出口附近有白色的烟气,这就说明炉内的喷咀周围缺少燃料,这时就可以将炉内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向中间搅拌一下或者加入些适当的燃料就可以。
生物质颗粒燃料十分受欢迎,且它属于清洁环保的能源,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简要分析
1)堆积压迫性 生物质颗粒在燃烧使用时呈“堆积压迫”的状态,很显然,在燃烧时“堆体”的供氧是一个主要问题。生物质经过压缩成型后,其体积大幅减小从而更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解决了生物质大规模利用的关键难题,因此该技术及设备非常适合于生物质发电、工业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农村新型炊事燃料。在自然状态下,如果是常规的堆放燃烧,将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而基本没有明火,“”是原始的生物质“堆积燃烧的,其特点就是浓烟滚滚,俗称“大爆”。
2)堆积疏松性 颗粒堆积虽然呈压迫状态,但是,颗粒之间又是疏松的,颗粒与颗粒之间形成“微空间”,其透气性如同疏松的土壤,气流虽然不能“径直流通”,但是在燃烧使用时,热能可以快速的通过微空间传递渗透,使颗粒材料达到“着火点”。但由于没有氧气、没有足够燃烧的氧气而不能正常燃烧。影响生物质颗粒燃料强度的因素水分水分对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强度具有直接的影响。 虽然“微空间”有氧气,但这微量的氧气已经在“热化学反应”中早已全部消化转化,因而虽然达到着火点但不能燃烧,这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包括1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而要正常燃烧就必须供给一定量的氧气、供给充足的氧气。
3)容易着火 颗粒材料颗粒细碎,因而自身能快速升温达到“着火点”。从而容易着火燃烧。通过合理调配各一次风和二次风的运行风门开度以及运行氧量,保证主参数合格和炉膛出口烟温低于燃煤灰熔点的同时来保证蒸汽质量,从而防止炉膛出口结焦。起火快,燃烧迅速,火力猛烈是颗粒材料燃烧的明显优势。在气化炉中,其升温的速度就比常规大块料的材料提前气化,减少早起升温过程的浪费,降低烟气的排放量,保护环境提高了燃烧的效率。
废作物是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主要原料
生物质燃料是当今社会中一种环保燃料,生物质燃料发热量大,发热量在3900~4800千卡/kg左右,经炭化后的发热量高达7000—8000千卡/kg。并且生物质燃料纯度高、不含硫磷、不腐蚀锅炉等,也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温度进一步升高,当达到260-370℃时,挥发分首先着火燃烧。这些优点足以让很多人爱不释手,对于急需环境保护的当今社会中,能拥有这种高能源又环保的燃料,是很多大型企业都备受关注并想拥有使用的一种新能源。也是我国乃至其他各国都极力推崇的一种环保能源。
那么生物质燃料是来源于哪些物体的呢? 其实生物质燃料的来源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是田里的小麦、玉米、花生、水稻、豆苗、棉花等已经收获完毕之后所留下的废作物,也可以是秸秆、锯末、甘蔗渣、枯草等农林废弃物。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工业的改革与发展更加的离不开能源,我们要积极研发产业新结构,促进能源的节约利用率。根据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使不同地区的植物都有其特殊的环境适应性,这给生物质燃料供给提供了广阔前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包括多年生草类等有利于生态和环保的植物都应被充分利用,使其成为生物质燃料的后备军。
影响生物质颗粒燃料强度的因素
水分
水分对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强度具有直接的影响。水分适宜会有利于原料的成型,如果水分过低,就难以在生物质颗粒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粘结性水膜,制成的颗粒易松碎,成型率比较低且强度差。水分太高颗粒间就会存有太多的自由水,致使型煤的强度下降。
生物质的添加量
煤与生物质之间的作用力要比煤与煤之间的作用力小得多,当生物质的添加量比较低时,影响型煤成型的主要因素是生物质和煤之间的粘结力大小。如果生物质的添加量增加,型煤的成型率也会随之下降。
成型压力
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强度与成型压力有关,压力太小就会达不到密实的目的,压力增大,则压实的程度就会增加,对于生物质与煤粒之间的密集很有利,但是有可能造成煤粒破碎或者内应力增加,致使型煤的强度恶化。
熟化过程
实验证明熟化温度和时间对型煤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生物质和粘结剂所加工制成的生物质颗粒燃料,达到较好机械强度的熟化条件各异。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