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缺乏沉水植物时,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处于较低水平(<1 ind/L),而浮游植物的密度则处于较高水平(38 mm3/L);当沉水植物的PVI>15%~20%时,浮游甲壳类动物生物量处于较高水平,且体型较大的个体居多 。由此可见,沉水植物群落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浮游动物的种群数量,实现对浮游植物的控制,有利于维持湖泊的清水状态。
沉水植物的生态效应机理
不同营养级的上行效应(Bottom-up Effect)和下行效应(Top-down Effect)相结合维持着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的稳定。沉水植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以及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图1)保证了生态系统中上行效应和下行效应及其他级联效应的正常发挥 。
有的研究认为菹草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0℃-20℃:陈洪达研究发现水温与菹草净产氧量呈曲线相关,水温为16℃左右,菹草净产氧量高,21℃时毛产氧量高。研究也表明水温为10℃-35℃时,菹草顶枝光合作用净产氧量、毛产氧量都与温度呈曲线相关,20℃附近菹草光合作用产氧量高,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 ℃ -25 ℃。作者认为不同的结论和各人所使用的材料差异有关。 温度对沉水植物光合作用有显著的影响。在不同的沉水植物中已发现与温度有关的光合速率存在着很大差异。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如温度、光照,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度时会使该生物退或不能生存。***有分布的沉水植物即表现为较宽的生态幅(广盐性、广温性、广光性等),比如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既可生长在淡水中,也可生长在盐度小于10‰的咸水中。这些植物但尽管能适应较宽生态幅,却能主动从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对自身进行调整。比如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每年进入11月份,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慢慢凋亡,从新芽停止生长到老叶脱落到根茎的腐烂,周期持续约1个月,当然也有少量可以保持很绿没有腐烂的情况。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