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的防护措施
了解激光的危害性,当可就激光的安全使用,建立制造者与操作者、使用者、管理者分工配合的基本观念及措施。
1、激光产品制造者的安全责任
制造者应提供周到的防护步骤及设施,使其产品具有基本的安全性。购买者验收时,则须确认所购产品具备此等安全性。
a、认定激光级别
制造者须测定光束质量,据以认定其产品之***等级。
b、提供适切标示及指引
制造者须根据光束状况和级别,提供适切数据,包括在适当的位置( 如孔径处 ) 附着适当标志;并提供操作与维修之安全指引及重要规格数据。
c、备妥基本安全设施
激光产品应有坚固的护罩(Protective housing)、安全连锁(Safety interlock)、钥匙开关(Key switch)、发射指示器(Emission indicator)、光束弱化器(Attenuator)、手动重开机装置(Manual reset)等。
激光防护的具体办法
想要做好激光设备的防护,就需要在激光设备上要设置醒目的标识牌,标识牌上要注明警示的文字,比如“激光***,严禁靠近'. 对于激光设备的内部光路系统要尽可能地使用相应材质的额密封套来进行封闭,从而避免直接照射情况的发生。 对于使用激光设备的工作台上要尽可能使用玻璃材质或者其他可屏蔽光纤的物体。 对于不能完全封闭的激光系统,那么就需要让使用者着装可屏蔽吸收光线的工作服和头套。 对于激光设备使用的场地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设置防护栅栏和隔离设施。从而防止非工作人员的误入。 在使用激光设备前后,一定要做好激光设备的巡检工作。避免激光设备出现光照故障的问题产生。
激光的安全防护知多少?
激光技术的发展虽然仅仅只有五十年,却依然成为制造业以及社会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激光是在真正意义上推动加工工艺革命性进步的创新技术。如今仅在中国,就已经安装了数万台激光切割与焊接设备。但是,在这项技术的强大影响下,激光安全问题却无情地被忽视了。
业界皆知,激光/放大光源产生的光线在自然界原本不存在,高强度光等激发物质被输入激光腔后,形成激光发射或激光输出。因此,由于激光/放大光的特殊性, 通常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性。
激光的安全与防护
1 采取相应措施:
(1)甲类激光器发射的激光不引起任何生物学***,可免于采取控制措施;
(2)乙类激光器属低功率范围,波长0.4~0.7μm,功率小于1mW,长时间注视可能会引起视网的膜损伤,故要采取防护措施和使用警示牌;
(3)丙类激光器属中功率范围,人受短时间照射就可能引起生物学损伤,故控制措施不可少。这类激光器的激光漫反射光束无危害;
(4)丁类激光器属高功率范围,能产生***的激光束反射激光束,***短期直接或弥散性的暴露都会引起生物学损伤,必须采取严格控制措施。
2 认真执行安全工作制度:
(1)激光器运转场所,如实验室应具有高度的照明度,使工作人员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激光量。室内采用白色或浅色粗糙墙壁,减少镜面反射面。在激光室内或门口,激光束易到达的地方设“激光***”标志。
(2)激光工作人员注意操作规程:
A、激光工作人员需经过激光安全教育和训练;
B、配戴防护眼镜,并注意选用各种规格;
C、激光器使用后即终止光路,开启激光器时严格遵守水电操作规程;
D、接触激光的工作人员不能直接注视功率或能量密度超过容许阈值的主光束,并定期作体检;
(3)有关单位必须落实激光安全防护措施,设置安全监视系统;
(4)激光器生产单位对乙类激光器须在面板醒目位置注有“禁止直视激光束”字样的警示牌和必须的防护罩。对丙、丁类激光器必须用封闭罩包住整个激光器,安装安全联锁和锁钥开关,激光器触发前应有警告信号等。对各类激光器还应提供波长范围、很大输出能量和功率、脉冲宽度、重复脉冲频率、光束发散角等物理参数。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