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稍进水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三点
首先,若是竿稍不入水,鱼线中的风线很可能在有风的时候跟着风摆动。用来台钓的钓组都有固定的一些特点,其中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鱼竿和主线的长度不能相差太多。一般在钓客抛竿以后风线就会处于一个在水体表面漂浮着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当有风吹过的时候,风线难免会受影响而摆动,很容易导致走漂。而竿稍入水后会将风线也压到水域之中去。这样一来,就降低了走漂的可能性。
其次,若是竿稍不入水,可能降低刺鱼的准确率和成功率。我们清楚,竿稍入水后会带动风线令其处于几近绷直的状态里。风线绷直后,在我们提竿的时候无疑会加大力度的传递。提竿的力度大,刺鱼的力道也跟着加大,无疑会让鱼钩的钩尖更快更准地刺鱼。
后,若是竿稍不入水,钓组之间的平衡状态恐难以维持。我们已经知道竿稍入水几乎就意味着风线会收紧。风线一紧,就会降低风来的时候对钓组的影响。外界的干扰小了,钓组的平衡自然就更强了。
别看它小,漂座的选用有技巧
悬坠钓法中的漂座是穿在主线上可以自由旋转,由太空挡豆决定上下移位,用来插固浮漂的重要配件。通过其上下合理的移动,可探测水深,决定浮漂的调校位置和格目,并可用来确定钓目钓点。
漂座的选材和种类很多,普遍和实用的还是橡胶制漂座, 故***介绍。坚持在钓点找底两次找底均要在钓点中进行,当首1次找底测定出钓点水深后,在空钩半水调漂确定调目时,浮漂向下移5至10厘米,在钓组双钩中的下钩离水底5至10厘米的半水状态下寻找调目,就基本将实际水线的长度重量平衡到浮漂的浮力中了。悬垂钓法中早期使用的是中空圆柱形橡胶管状漂座,下端附接橡胶穿线圆环,上端插漂。因其弹性好,适用性广,一直延用至今。随着钓具业的进步和发展,又出现了水滴形圆锥体漂座(亦是橡胶制品),其目的是减小漂座体积,降低入水阻力。
漂座选择的原则
不管您选用何种形状的漂座,都请注:
① 用弹性好、弹力较强、无记忆的新橡胶制品(再生橡胶制品极易产生裂痕,强度差,用后插漂孔不易复原)。4在障碍物中***有些时候风的出现也是会让鱼漂出现和走水类似的形态的。否则,漂座断了,漂丢了,主线也废了,不划算。②选择穿线孔和插漂孔中正的产品。插漂孔的深度要深些为好(可用大头针测试),否则线组好,可漂插不进去,岂不丧气?
③可以选用正规厂商家的品牌,每个多花不了几毛钱,用着放心。
漂座型号大小的选择
要根据浮漂脚的粗细量材使用,还应注意所选太空豆与漂座穿线孔配套: 大豆挡小孔没问题(可豆大了影响线组的灵敏程度);小豆挡大孔岂不白废? 总之适度为宜。漂座使用的建议
下面就漂座的使用上给您几点建议:
①漂座在主线上需要灵活转动,千万别用挡豆把它挤死,给它留出一个或半个豆的空间,否则缠漂绕线可怪不得别人。
②用前需检查一下中正度、拉伸强度、插漂孔的深度,以免自找麻烦。
③在强度许可的情况下,还用小些的舒服,看着好看,灵敏度也高。④插脚前沾点水,进去方便。别插得太深,撑坏了麻烦,进去插牢就可以了。变了形亦会影响浮漂在水中的垂直度。
⑤插脚前,先捏紧漂座,把里面空气挤出,再顺势插脚。调漂不准,可能不是您没调好,而是那点空气在做怪。
⑥收线时不要缠住漂座不放,时间久了会变形。
转自《中国***》,作者:刘靖航
脱钩的原因
扬杆刺鱼时机不对
我们在作钓的时候通常会用个一个词汇“正口”,鱼钩正好是穿过鱼上嘴唇的中间12点位置,而且位于鱼嘴圈的内侧。总之,竿稍入水这项工作是作钓之中必不可少的,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都是不需要置疑的,所以钓客要把握好竿稍入水的程度。这样的穿刺鱼是很难脱钩的。有的时候浮漂的动作很大,下顿数目多而且有力以及黑漂果断。扬杆也成功的刺中鱼了,但是要么快速脱钩要么就在溜鱼的时候脱钩跑鱼。如果连续出现这样的情况多半是调钓太过灵敏,鱼的确是有吃饵但是因为调钓太过灵敏,鱼钩尚未进入鱼嘴没有达到扬杆刺鱼的好时机,就进行刺鱼的动作。导致鱼钩只是刺中鱼嘴的边缘位置,这样的位置很容易把皮肉拉破导致脱钩跑鱼,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适当的改变调钓。比如你原来是调10钓1的话可以改为调7钓3。或者直接把浮漂往上移几目钓得钝一点,再配合一定的放口,抓实口这样的成功率就自然提高了。
饵料过硬
有的大哥开的饵料请问你是用502胶水开的饵料吗?硬的要死,而且不存在雾化。2要注意钓场情况岸上,左右各留数米开阔、无树木砖石障碍的空地,作为遛鱼的场地。泡在水里一个小时提起来饵料还在上面,饵料过硬,你在扬杆刺鱼的时候,因为饵料是牢牢的粘合在鱼钩上面,而且又比较硬,饵球会跟随鱼钩一起运动。这样的感觉就像是用一个小饵球打了鱼嘴一下。鱼在这个时候会很快的吐出饵料,但是因为扬杆动作的惯性饵还是会脱落,但是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鱼钩穿刺鱼嘴的好时机了,形成点的情况了。为什么我们在开饵的时候会说把饵料软硬度开成像人嘴唇或者耳垂这样的软度,还要讲什么雾化。就是为了扬杆刺鱼的时候减少饵料对鱼钩的阻力,能迅速的刺透鱼嘴达到上鱼的目的。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