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饵的比重与大小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正常情况下,以用偏大且稍重的鱼饵为好。鱼吃饵状态良好时不会对灵敏度和上鱼量造成影响。但在鱼吃饵很轻时,比如冬季钓,或夏天气压低,或钓竞技池很龟毛等情况,便应用偏轻且较小的饵,这样有利于鱼的吸入。使小且轻的饵钓底时,要特别注意水线的深度,因为饵很轻,漂坠下降的幅度特别小,容易出现饵没落底的现象。这时常用的“调4钓2”已不适合,而应改为对几钓几的方式。
按鱼饵的作用分,还可以分为诱饵和钓饵。不过,这是过去的分类方法,现在看来并不准确。因为钓饵本身可以诱鱼,可以当诱饵使用,诱饵使用的食物多种多样,以鱼喜吃、易见,引鱼聚集为原则.经验证明,用小米、大米.酒精、骨头等比较好;诱饵也可以调制成钓饵。现在我们进行手竿竞技钓或海竿钓,诱饵和钓饵已经合为一体,在诱的同时能钓,在钓的过程中又可以诱,所以我们姑且称之为“综合饵”。
色泽这一饵料的物理性能的应用,也要因水,因鱼,因地而宜,不同的水质,天气,鱼情,特别是平常鱼吃的食物之“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高手们能泡制出本处鱼喜爱之色的饵,很快引鱼“竞吃”。也是制胜一着。饵料的软硬。传统钓法中采用动物性钓饵的选手均有这样的体会:用红蚯蚓,肉蛆,河虾仁,螺蛳肉,猪肉条等作钓饵,它们一般都较柔软。煮熟了的发硬的虾仁,以及螺蛳的“头段”远不如活虾仁和活螺蛳当场碎壳去“头段”后的“尾段软肠”挂钩钓上钩率高。可见,饵料软硬这一物理性能对上鱼量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