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大人们也一听听孩子的建议。每个阶段的教育方法,不是完全相同的,哪怕针对同一个孩子。
通过实践,进行体验,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孩子在外面,儿子看了模型一定要买,母亲说你已经有差不多的了,别浪费了。儿子不高兴:“我喜欢的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母亲一想,对儿子子说:“买模型可以,你要负责每周拿出来玩3天。”儿子同意了,但是,过了几天就对这个模型没有兴趣了。这时候,孩子会感觉妈妈真的是对的。
老师:孩子厌学,有时候和老师有关,尤其初一、高一阶段,后者更换老师之后。 因为这一阶段,师生熟悉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很多学生,尤其以往被老师偏爱的学生,新老师接手后就会感觉被冷落,变得不喜欢老师,继而发展到不喜欢学习。也有些老师,把成绩作为标准评价学生,容易造成部分成绩不是很质优的学生厌学。
家长: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对孩子评价方式单一,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让孩子承受很大压力,让孩子觉着自己在为家长学习。甚至几次成绩不理想,就可能受训斥,孩子很容易产生挫败感,然后产生厌学。学生厌学,一般情况才是多方面导致的,家长一定要站在孩子角度想问题,找到根因才能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没有平等的对话又哪来真正的了解呢,其实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跟孩子成为朋友。虽然这说着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父母都很难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觉得自己是“老子”,我生育了你,养育了你,你就该一切都听我的,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但很多时候,青春期就是一个孩子和父母的脱离期,孩子是走向人格的***,变得更加自信、宽容,或是变得脾气古怪,性格尖锐,其实很大部分都取决于这个时候你的态度。如果你不能学着宽容的、理性的、带着真诚和笑容去跟孩子相处,那么你们之间的距离将会越来越远,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去改变,那么你们接下来的人生,都会面临这样非常冷冰冰又疏离的状态。
初二时孩子是逆反厉害的时期,我儿子就是一个例子。当然,回过头来看,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心理特征关注不够,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造成的。比如,孩子对背英语(辅导课)单词不入门,又不愿花时间,英语成绩很差。作为家长非常着急,动不动就训斥孩子,帮助他背单词或听写时也急躁,常常忙没帮上,倒是顶上牛了。
另外,在遇到的老师如果好一点,能够懂一些心理学也好,偏偏遇到一位教学水平很棒,带教***中学中考英语班学生连续几年区里的一位英语教研组长老师,虽教学成绩好,但不懂学生心理,对成绩差的考生经常讽刺、挖苦。记得儿子初二发生了一件事:一次课堂上,老师提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按照纵向排列的一组学生顺序站起回答,当轮到儿子时,那位老师冲着儿子摆了摆手说:“坐下!坐下!你不会!”儿子羞红了脸,讪讪坐下,并一把将英语书摔在地上,并狠狠地在上面踩了又踩。从此,他完全放弃了英语。傻儿子在拿自己的前途气。这样的老师教学再好,能不说她是误人子弟吗?经过这件事儿子的成绩不光英语,各科成绩陡然下滑,从中等滑落到倒数第3、4名。并与家长谈判不愿上学,如果家长逼迫。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