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含水层直接出露在地面,属潜水,补给靠大气降水。若承压含水层的补给区出露在表面水附近时,补给来源是地面水体;如果承压含水层和潜水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潜水便成为补给源。承压水的径流主要决定于补给区和排泄区的高差与两者的距离及含水层的透水性。一般说来,补给区和排泄区距离短、含水层的透水性良好,水位差大,承压水的径流条件就好,如果水位相差不大,距离较远,径流条件差,承压水循环交替就缓慢。承压水的排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当承压含水层被河流切割,这时承压水以泉的形式排出;当断层切割承压含水层时,一种情况是沿着断层破碎带以泉的形式排泄;通过浆液达到对目标区域壁后的稳定作用,能够用人工的手段在工作区域外层形成一个固定面,阻断复杂地层对于掘进过程的影响。另一种情况断层将几个含水层同时切割,使各含水层有了水力联系,压力高的承压水便补给其他含水层。
云南鼎从地质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地质钻探,水井工程,地热钻井工程,水文地质工程,物探地质勘查作业等。以诚信 、质量为本;热情服务为宗旨、至真至诚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赋存和运移于可溶岩的溶隙溶洞(洞穴、管道、暗河)中的地下水叫岩溶水。我国岩溶的分布比较广,特别在南方地区。因此,岩溶水分布很普遍,水量丰富,对供水极为有利,但对矿床开采、地下工程和建筑工程等都会带来一些危害,因此研究岩溶水对国民经济有很大意义。如果深层地下水位较潜水位高,深层地下水会通过构造破碎带或导水断层补给潜水,也可越流补给潜水,总之,潜水的补给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某个地区的潜水可以有一种或几种来源补给。根据岩溶水的埋藏条件可分为:
( 1 )岩溶上层滞水
在厚层灰岩的包气带中,常有局部非可溶的岩层存在,起着隔水作用,在其上部形成岩溶上层滞水。
自流水泉:又叫上升泉,主要靠承压水补给,动态稳定,年变化不大,主要分布在自流盆地及自流斜地的排泄区和构造断裂带上。当承压含水层被断层切割,而且断层是张开的,地下水便沿着断层上升,在地形低洼处便出露成泉,故称断层泉。因为沿着断层上升的泉,常常成群分布,也叫泉带。所谓岩溶就是指水流与可溶岩石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伴随产生的地表及地下地质现象的总和。
泉的出露多在山麓、河谷、冲沟等地形低洼的地方,而平原地区出露较少,有时有些泉出露后,直接流入河水或湖水中,但水流清澈,这就是泉出露的标志。在干旱季节,周围草木枯黄,但泉的附近却绿草如茵。
6.潜水和承压水水位的区别及其与地势的关系
潜水水面是自由水面,因地形的高低起伏而略有起伏,意即地势高,潜水水位高;地势低,潜水水位低。而承压水水面为固定(非自由)水面,不因地势的高低起
伏而起伏。如附图1,将承压水的补给区和排泄区用直线连接起来的这条虚线就是承压水的水位线(注意:是一条直线),而图中的补给区和排泄区中的地下水都有潜水的特征,它们的水位都随地势的高低起伏而略有波动(注意:是一条曲线)。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