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钢管厂的制造工艺
1.热轧(挤压无缝钢管厂):圆管坯→加热→穿孔→三辊斜轧、连轧或挤压→脱管→定径(或减径)→冷却→矫直→水压试验(或探伤)→标记→入库
轧制无缝钢管厂的原料是圆管坯,圆管胚要经过切割机的切割加工成长度约为1米的坯料,并经传送带送到熔炉内加热。钢坯被送入熔炉内加热,温度大约为1200摄氏度。燃料为氢气或C2H2。炉内温度控制是关键性的问题.圆管坯出炉后要经过压力穿孔机进行穿空。一般较常见的穿孔机是锥形辊穿孔机,这种穿孔机生产,产品质量好,穿孔扩径量大,可穿多种钢种。穿孔后,圆管坯就先后被三辊斜轧、连轧或挤压。挤压后要脱管定径。定径机通过锥形钻头高速旋转入钢胚打孔,形成无缝钢管厂。无缝钢管厂内径由定径机钻头的外径长度来确定。无缝钢管厂经定径后,进入冷却塔中,通过喷水冷却,无缝钢管厂经冷却后,就要被矫直。
2.冷拔(轧)无缝钢管厂:圆管坯→加热→穿孔→打头→退火→酸洗→涂油(镀铜)→多道次冷拔(冷轧)→坯管→热处理→矫直→水压试验(探伤)→标记→入库。
冷拔(轧)无缝钢管厂的轧制方法较热轧(挤压无缝钢管厂)复杂。它们的生产工艺流程步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从第四个步骤开始,圆管坯经打空后,要打头,退火。退火后要用专门的酸性液体进行酸洗。酸洗后,涂油。然后紧接着是经过多道次冷拔(冷轧)再坯管,专门的热处理。热处理后,就要被矫直。无缝钢管厂经矫直后由传送带送至金属探伤机(或水压实验)进行内部探伤。若无缝钢管厂内部有裂纹,气泡等问题,将被探测出。无缝钢管厂质检后还要通过严格的手工挑选。无缝钢管厂质检后,用油漆喷上编号、规格、生产批号等。并由吊车吊入仓库中。
无缝钢管厂与焊管有什么差异?
无缝钢管厂壁厚掩盖的规模比较宽,可以做到小直径大壁厚和大直径大壁厚,但一般情况下长度受限(只需少量厂家能出产超长管)焊管的壁厚相对可以比较薄,可以做到大直径小壁厚和小直径小壁厚,理论上讲长卷有多长,焊管能出产多长。
总体来讲,越厚适宜选用无缝钢管厂,越薄适宜选用焊管。以上便是无缝钢管厂与焊管之间的差异,想了解更多,请多多关注。
无缝钢管厂轧制加工解析技术
无缝钢管厂的轧制加工解析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广泛采用有限要素法(FEM),近伴随着计算机输出的发展,解析技术已由二维向三维的变形解析发展。由此提高了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质量,以下介绍具有代表性的解析技术。
延伸轧制的解析技术
芯棒连轧管机采用芯棒和孔型辊进行轧制,因此与板轧制不同,在轧辊圆周方向上存在着轧辊和芯棒没有接触的自由变形区。由于该自由变形区是在下个机架上被轧制,因此为正确理解芯棒连轧管机的综合特征,对包括自由变形区在内的变形进行预测是很重要的。
这种复杂的变形预测如果采用以往的高速缓存实现算法是无法获得高的精度,因此就需要高精度的解析。考虑到轧制方向剪切变形,采用普通扩张平面变形解析进行近似三维解析。结果可知,计算值和实验值较一致。
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完全三维有限要素法解析技术的开发,它还能用于机架间张力影响的解析和轧辊与管坯的速度差的解析。
定径轧制的解析技术
采用定径轧制时由于内面没有工具,因此在轧制厚壁管时轧材的内面形状不整齐。采用三辊式轧机时,轧材的内面形状呈六角形。通过采用三维有限要素法解析,明确了这种内面棱角现象的发生机理和应采取的对策。在采用接近正圆的椭圆率=0.986的孔型时能获得基本均匀的壁厚,但在采用接近正圆的椭圆率=0.960的孔型时则出现清晰的内面六棱角。采用本解析能预测用张力减径机轧制时壁厚的变化,弄清了轧辊孔型特性和机架间的张力对内面六棱角的影响。
无缝钢管厂用料厚度与宽度的计算和确定
无缝钢管厂所选用的钢带或钢板,首先考虑的是其厚度。用合理、正确的厚度来保证和满足产品的基本要求。选用的钢带或板材的厚度是由无缝钢管厂的允许壁厚决定的,但还必须考虑加工生产过程中对无缝钢管厂壁厚的影响因素,如成型、焊接、焊缝修磨等,这些都有可能使无缝钢管厂壁厚减薄。因此,无缝钢管厂用料厚度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各种因素:
生产无缝钢管厂所采用的标准
无缝钢管厂的公称(标准)尺寸(直径×壁厚);
无缝钢管厂壁厚公差;
钢带的厚度公差级别;
无缝钢管厂焊缝修磨余量;
安全因素。
由上述因素得出的带钢厚度为:
T=t-k%t+∮+0.04+0.05
其中t:无缝钢管厂的标准壁厚
k%:壁厚公差(k值为10%)
∮:为钢带厚度公差
修磨余量:0.04mm
安全因素余量:0.05mm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