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ps北斗定位器
北斗定位系统由于是主动双向测距的询问--应答系统,用户设备与地球同步卫1星之间不仅要接收地面中心控制系统的询问信号,还要求用户设备向同步卫1星发射应答信号,这样,系统的用户容量取决于用户允许的信道阻塞率、询问信号速率和用户的响应频率。因此,北斗定位系统的用户设备容量是有限的。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GPS 是单向测距系统,用户设备只要接收导航卫1星发出的导航电文即可进行测距定位,因此GPS定位的用户设备容量是无限的。
综上所述,北斗导航系统具有卫1星数量少、投资小、用户设备简单价廉、能实现一定区域的导航定位、通讯等多用途,可满足当前我国陆 、1海、1空运输导航定位的需求。缺点是不能覆盖两极地区,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只能二维主动式定位,且需提供用户高程数据,不能满足高动态和保密的军事用户要求,用户数量受一定限制。但同时大家又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网上不是经常讲中国的北斗导航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1先进的,精度超过GPS了,之所以我们都会默认选择是GPS,是因为目前GPS是全球覆盖的,而北斗并没有实现全球覆盖,这是原因之一。但1重要的是,“北斗一号”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卫1星导少的初步起步系统。
1983 年,我国首1次正式提出“双星快速定位系统”(RDSS)的卫1星导航与定位方案,该方案指出利用地球同步卫1星进行导航定位。1994 年国家正式批准了该项目,并正式命名为“北斗卫1星定位导航系统”。能够确保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同时观测到6-9颗卫1星(实际上最1多能观测到11颗)。之后,我国逐渐探索出适合国情的卫1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2016 年的《中国北斗卫1星导航系统》白皮书指出国内北斗产业发展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步,2000 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
第2步,2012 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第3步,计划在2020 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