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一些传统的民族歌曲可能都不怎么听过了。我们正在离民间音乐越来越远。但在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舞蹈和歌曲比前代音乐更有吸引力。像我了解过的民族乐器就有扎木聂,扎木聂,又称扎年。
它是藏族弹弦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它常用于歌舞和弹唱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或独奏。像这样的乐器还有像琵琶,天鹅琴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这些民间艺术。
“如今我们的***院团也好,音乐院校也罢,哪怕是民乐演奏者,学的都是西方的那一套技术理论,弹的是狂想曲、协奏曲,而对民间传统、民间乐种知之甚少。这也是我倡议***这样一个展演的初衷。”***民族乐团团长席强表示,海南省******这样一个活动,不仅仅是做一次文艺汇演或者***展评,而是希望流传于***各地的民间音乐形式通过***的主导,在继承与发展中存活得更久。过去,藏族同胞用山歌来控诉土司、奴隶主的残暴和表现人民敢于斗争的决心。
“这次展演中已经能看到一些乐种退化的现象。”田青说,比如江南丝竹本来是“活”的,一起演奏的时候既有默契也有即兴性,二胡加个花,笛子就先等它一下。“可是现在我们这些从学院派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演奏家都是按着西方古典音乐的要求照谱演奏,个性的东西发挥不出来,就是个大齐奏。民间乐种想要继续发展,就不能乐谱化,不能‘死’了。传统的鹰笛都成双成对,塔吉克族人民常用一只鹰的一对翅膀骨,做成两支左右相衬,大小和开孔完全一致的一对鹰笛,吹奏起来,音调也完全相同,好像一对孪生娃娃,颇富民族风采。”
在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舞蹈和歌曲比前代音乐更有吸引力。像我了解过的民族乐器就有扎木聂,扎木聂,又称扎年。它是一种长得类似于二胡的乐器,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同于乐器合奏以及独奏、伴唱、伴舞等等,可以说是用途非常的广泛。
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它常用于歌舞和弹唱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或独奏。像这样的乐器还有像琵琶,天鹅琴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这些民间艺术。
鹰笛有两种,一种是藏族鹰笛,另一种是塔吉克族鹰笛,都是由鹰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常用于独奏。藏族鹰笛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省的藏族地区。有春播、上山、下山等曲目。 塔吉克族鹰笛,是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古老的边棱气鸣乐器。塔吉克语称那依、淖尔,柯尔克孜语称却奥尔。本世纪60年代以后,内地的许多民族乐器厂家也开始制造扎木聂,共鸣箱多采用蟒皮蒙面,琴背不刻竖向凸条花纹或粘以木条,演奏时琴身容易滑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
藏族鹰笛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由秃鹫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曾经流行于昌都、阿里、山南以及藏北牧区一带,可以说在游牧时代就已经出现。早期的鹰笛是由游牧民简单打孔制成,仅供他们放牧时放松身心使用。
藏族鹰笛管身多用鹫鹰的翅膀骨制作,一般全长24厘米~26厘米、管径1.5厘米左右,管内中空无簧哨,上下两端管口皆为通孔,在管的下端开有三个按音孔。制作时,先将翅膀骨上的肉剔刮干净,锯掉两端骨节,磨平上下管口。两端管口呈椭圆形,上口较大,下口较小,从下口往上,每隔2.2厘米左右,钻有一个直径0.7厘米(稍呈椭圆形)的按音孔,按音孔共有三个。出于对鹰笛这种独特乐器的欣赏与热爱,次旦内心渴望弥补鹰笛失传的遗憾,作为一名藏族演奏家,有兴趣更有责任使鹰笛重现于世,挽回藏区的艺术瑰宝鹰笛。
藏族鹰笛由于藏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所致,制作鹰笛的原材料鹰翅骨极难寻找,往往只在海拔高达4000多米的高山上才可能发现。据西藏民间传说,雄鹰在生命的后时刻会冲向太阳,直到化为灰烬,因此地面上很难见到它的尸骨,偶尔有因为极端气候,雄鹰没有飞过雪山被冻死,人们才有机会拾捡到鹰翅骨。1952年,次旦出生于拉萨。1963年,他进入北京***民族学院开始了为期6年的竹笛***学习,毕业后进入西藏歌舞团从事竹笛演奏。早期的鹰笛是由游牧民简单打孔制成,仅供他们放牧时放松身心使用。出于对鹰笛这种独特乐器的欣赏与热爱,次旦内心渴望弥补鹰笛失传的遗憾,作为一名藏族演奏家,有兴趣更有责任使鹰笛重现于世,挽回藏区的艺术瑰宝鹰笛。
骨笛呈管状,深黄颜色,是用飞禽类的肢骨制成。已经石化成石质。长约150,外径约15至7毫米。其上有近等距离的五个指孔,孔径约3毫米。底端有2个约1,5毫米相对的小孔。经过***人员试吹,发音顺序由上孔至第5孔,为“D、E、G、A、C。”
骨笛的年代是依据考古学资料,并运用材料类比学的方法,分析了与骨笛同时发现的彩陶器皿碎片和有肩石斧等红山文化时期的材料,确定骨笛的年代为红山文化时期,距今约五千五百余年。这是已知的,有确切地点和时间的第二支五孔骨笛。
1) 1999年4月北京次展出
左东胡先生 中北京报国集团姜重先生 右摄影大师庞雷先生
2)2000年10月份,北京次展出
红山文化五孔骨笛于北京再次展出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肖兴华再次吹响了这支骨笛,声音清脆悦耳。肖兴华说,从事研究河南舞阳贾湖骨笛工作多年,认为8000年前舞阳贾湖骨笛的出土与约6000年前红山文化骨笛的发现,在中国古代音乐有必然的联系。合影留念并在照片后面纪录了这件事情。西藏是个'歌舞的海洋',人们一有工夫就唱就跳,不仅青壮年喜爱歌舞,就是老年人和儿童也都喜歌善舞。
在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舞蹈和歌曲比前代音乐更有吸引力。像我了解过的民族乐器就有扎木聂,扎木聂,又称扎年。它是一种长得类似于二胡的乐器,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同于乐器合奏以及独奏、伴唱、伴舞等等,可以说是用途非常的广泛。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它常用于歌舞和弹唱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或独奏。管身竖置并稍微向左或右倾斜,嘴含上口,用舌尖堵住管口一半,吹气冲击管壁,使管中空气柱振动,并通过手指按孔而发音。像这样的乐器还有像琵琶,天鹅琴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这些民间艺术。
扎年,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悦耳动听之声”。
扎年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藏族弹拨乐器,桑结嘉措编著的《眼耳意之喜筵》中,就详细介绍了扎年琴的历史和种类、 琴弦的结构分指法和各种弹奏技法,并附有大量的日卡尔鲁(宫庭乐)曲谱和扎年琴弹奏的文学乐谱。
在壁画反映的1300 多年以前藏王松赞干布十善法册的宏伟庆祝场面中,可看到三把扎年琴弹奏的情形。
据《拉达克王统记》记载,“在很早时出现了星辰,而后出现了红光,此后太子格曲时期,出现了四音现象及扎年。”
扎年分为八弦琴、十六弦琴、二十弦琴、六弦琴等几个种类,其中以六弦琴为普遍,为著称,并广泛流传于西藏各地和其他藏区。
琴身长约一米多,有六个旋钮,弹奏部大如人头,包有羊皮及鞍子。
扎年音色柔和悦耳,琴身轻便,可以随身携带,席地而坐,抱琴即可唱弹。在西藏使用分部很广,上部阿里三卫至中部地区的后藏,山南、拉萨、林芝地区及下部安多都可见到扎年。
人们手持扎年弦琴,边弹边唱,说唱故乡的美丽,父母的慈祥,人间的苦乐,扎年琴的来历等,地区之间演唱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弹奏风格上各有区别。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