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沉淀的民族传统乐器
藏族器乐,有民间器乐和器乐两类,分为打击乐、吹管乐、弹拨乐和弦乐等四种。这些器乐,从取材到制造、形状、音色和演奏技法等各方面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格。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历史条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藏族的先祖们同周边地区和民族间进行文化交流,通过学习、借鉴、利用部分乐器,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出现在具有浓郁藏民族特色,吸收其他地区特点的藏民族特色传统乐器。
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弹拨乐器有扎念琴、扬琴;弓弦乐器有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等;吹管乐器有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击乐器有大鼓、热巴鼓、达玛鼓、巴郎鼓、锣、镲、串铃等。
装饰海螺用于法事活动,有的法螺不装饰
法螺,又叫右旋海螺,藏语称为“东嘎叶起”,是藏传僧侣从事佛事活动、讲经说法时吹奏的法器,又是乐器。作为法器的海螺多为白色,按佛经说,佛祖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时声音宏亮如同大海螺声,响彻四方,所以用法螺代表法音。
海螺用于法器的历史约有两千多年。相传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转时,帝释天等将一右旋白色海螺献给佛祖,自此,右旋海螺成了吉祥圆满的象征,用于宣讲教义,给人们带去和平。有的法螺有装饰,有的法螺不装饰。装饰海螺用于法事活动,由专门的司号僧吹响。法事活动所用的法螺,一般都是镶金嵌银,华丽无比,其中有名的是镶翅法螺。不装饰的法螺,一般供奉于正殿,放在青稞之上。
饶和钹是两种乐器,形状基本相近,都是两副中间隆起的铜片、相击
饶和钹
饶和钹是两种乐器,形状基本相近,都是两副中间隆起的铜片、相击发声。不同点在于钹的中间隆起部分大于饶,铜片稍厚与饶,声音宏大、响亮。而饶的声音脆响,音量小于钹。饶和钹都是西藏寺院中的主要乐器,与鼓、甲铃、铜钦、岗林等乐器配合使用。在寺院里,通常根据饶和钹声音分为正、副声、男女声等,钹在寺院中的使用更多。据藏文史载、饶和钹是道传入西藏的乐器,在长期乐队演奏实践中,钹的演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很多特殊的演奏技法,在寺院乐队演奏中起首至重要的作用。
扎木念又名扎木聂,“扎”为声音,“念”为美妙悦耳之意
不同的乐器在不同场合下使用,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场,吹、拉、弹、击各乐种俱全,演绎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而代表藏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之一便是扎木念。
对于初次接触藏族音乐的人来说,扎木念或许是个陌生的概念。然而,对于世居高原的藏族人民来说,扎木念再熟悉不过了。扎木念又名扎木聂,“扎”为声音,“念”为美妙悦耳之意,意即美妙悦耳的声音或美妙悦耳的琴声,是盛行于西藏的一种弹拨乐器,在青、甘、川也颇为流行,有些地方甚至有“人人会弹扎念琴”的说法,其流行程度可见一斑,它是藏族人民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弹唱艺术形式。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