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鹰笛管身多用鹫鹰的翅膀骨制作,一般全长24厘米~26厘米、管径1.5厘米左右,管内中空无簧哨,上下两端管口皆为通孔,在管的下端开有三个按音孔。制作时,先将翅膀骨上的肉剔刮干净,锯掉两端骨节,磨平上下管口,除去。两端管口呈椭圆形,上口较大,下口较小,从下口往上,每隔2.2厘米左右,钻有一个直径0.7厘米(稍呈椭圆形)的按音孔,按音孔共有三个 。
与毕旺、六弦琴等传统乐器相比,鹰笛的传承就没有那么幸运
与毕旺、六弦琴等传统乐器相比,鹰笛的传承就没有那么幸运。鹰笛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由秃鹫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常用于独奏,有上山、下乡、春播等曲目。随着区歌舞团鹰笛演奏家次旦的退休,鹰笛的传承陷入了停顿。
让现代音乐在传统音乐中舞蹈
作为一个特色民间乐种,西藏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长期扎根民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传播着传统文化精神的音乐文化,有着独特顽强的艺术生命力,经过一代代艺人上百年的锤炼,已成为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财富。
金刚杵又名“伐折罗”,原来是古印度的,后被密教吸收为法器
金刚杵又名“伐折罗”,原来是古印度的,后被密教吸收为法器。金刚杵多使用金、银、铜、铁、香木等材质,形状一般有一股、三股、五股、九股等。金刚杵代表坚固锋利之智,象征着所向、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障碍修道的恶魔;也象征佛智、真如、空性、慈悲和智慧等。在和金刚铃一起使用时,还有阴阳含义在其内,金刚铃代表阴性,金刚杵代表阳性,有阴阳和合之意。
?扎木聂历史渊源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1300多年的松赞干布时期以前,就有了较完整的歌舞。札木聂于唐代从内地传入西(音zang或cang),从古代壁画上,可见到既有用手拔弹的札木聂,也有用弓拉奏的札木聂。
《辞海》:“札木聂,……形制大小个一,琴身木制,共鸣箱似切开的葫芦状,以蛇皮或羊皮蒙面,琴杆较长,无品,张六弦,相邻两弦各为一组,分三组,按四度关系定弦”。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