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舞蹈和歌曲比前代音乐更有吸引力。像我了解过的民族乐器就有扎木聂,扎木聂,又称扎年。它是一种长得类似于二胡的乐器,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同于乐器合奏以及独奏、伴唱、伴舞等等,可以说是用途非常的广泛。
藏族“札木聂”又叫六弦琴,藏族传统的弹拨乐器。
藏族札木聂主要流传于拉萨、山南、阿里、拉孜(巴谐)、萨迦 、昂仁、定日等地。
札木聂藏语可译意为“美妙悦耳的声音”, 是民间歌舞堆谐、囊玛和札木聂弹唱的主要伴奏乐器。
扎木聂弹唱广泛流传于青藏高原,是青海藏族聚居区影响较大,流传久远的弹唱艺术。
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扎木聂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藏族弹拨乐器。藏语'扎'是声音,'聂'为悦耳好听之意,'扎木聂'意为悦耳的琴声。
现代藏族社会的历史,在民族语言、音乐、演唱、舞蹈动作上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2008年6月7日,藏族扎木聂弹唱经批准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通过演奏民族乐器,借以表达、交流思想感情,这些民族乐器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民族乐器根据出土和文献记载,先秦时期的民族乐器已有鼓、鼗、鼛、贲鼓、应、田、县鼓、钟、镛、南、钲、磬、缶、编磐、铃、陶铃、雅、祝、敔、和、鸾、簧、哨(陶制、骨制等)、埙、籥、龢鼇、言、箫、管、篪、笙、琴、瑟、筑等多种。秦汉至魏晋时期出现的民族乐器主要有筝、琵琶(有秦汉子和阮咸两种不同的形制)、笛、方响、箜篌瑟(即卧箜篌)。筝、琵琶、笛均为《相和歌》的伴奏乐器。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这一历史时期,吸收外来乐器数量不少,如随着鼓吹乐的引入,还使用了笳、角、中鸣、长鸣、羌笛等吹管民族乐器。隋唐时期,由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民族乐器数量骤增。特别是鼓类乐器,这可能是由于歌舞音乐的发展所致。这一时期在乐器上的重要变化是出现了拉弦乐器轧筝和奚琴,开辟了乐器演奏的一个新的民族领域。
民族乐器不仅要求产品有合理的精美外观造型,还必须有良好的声学品质,其中包括音色、音乐和规定的音准高度。因而在材质的选择上非常严格。
中国民族乐器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周朝开始,人们就按照材质,将乐器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是为八音。西藏是个'歌舞的海洋',人们一有工夫就唱就跳,不仅青壮年喜爱歌舞,就是老年人和儿童也都喜歌善舞。比如我们非常熟知的二胡、古琴等弦乐器属于“丝”,笛子、箫则属于“竹”。千百年来,随着时***展和文化交流,中国“八音”所涵盖的乐器也越来越多,其中有的传承至今,有的逐渐失传,有的可能如今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却默默地延续着它们自己的特点。
在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舞蹈和歌曲比前代音乐更有吸引力。像我了解过的民族乐器就有扎木聂,扎木聂,又称扎年。它是一种长得类似于二胡的乐器,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同于乐器合奏以及独奏、伴唱、伴舞等等,可以说是用途非常的广泛。20世纪80年代以来,还出现了新颖别致的女声扎木年弹唱表演形式。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它常用于歌舞和弹唱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或独奏。像这样的乐器还有像琵琶,天鹅琴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这些民间艺术。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画有彩图的长方体竹素琪玛五谷斗,斗内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稞穗、鸡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但是它们的发声方式却有着微妙的不同,如钢琴是属于击弦打击乐器类,而管风琴则属于簧鸣乐器类,而电子合成器,则利用了现代的电声科技等等。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含意。除夕前两天屋内外进行大扫除,摆新卡垫,贴新年画。
二十九晚饭前在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上象征永恒吉祥的“”字符号,表示人寿粮丰。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品,为了使节日期间有充足、丰富的食品,在这天晚上,全家人还忙碌到深夜。管身无固定规格,在笛管上端管口置一木塞,木塞与管壁之间留有一道缝隙作吹孔,管身开有六个按音孔。这天晚饭,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在面团突巴中特意制作几个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夹心不同的面团,每一种夹心都有一种说法,石子预示心肠硬,木炭预示心黑,辣椒预示嘴如刀,羊毛说明心肠软。吃到这些夹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哄堂大笑,以助除夕之兴。这是一种饮食***活动,无论谁吃到什么,都必须即席吐出,这往往引起哄堂大笑,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到初一这天,将青苗,油馃子、羊头、五谷斗等摆于佛龛茶几上,预祝新的一年人寿粮丰。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妇便从河里背回“吉祥水”,然后唤醒全家人,按辈排位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先抓几粒,向天抛去,表示祭神,然后依次抓一点送进嘴里。据藏文史书和有些早期壁画记载,铜钦早在公元十世纪以前就在西藏出现。此后长辈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后辈回贺“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圆满)。仪式完毕后,便吃麦片土巴和酥油煮的人参果,接着互敬青稞酒。初一一般禁止扫地,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互不走访做客。
初二亲友之间相互登门拜年祝贺,互赠哈达。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见面互道“扎西德勒”、“节日愉快”,此活动持续三五天。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舞,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炮,整个地区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和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藏族自治州、县,尤以拉萨、日喀则、拉孜、萨迦和昂仁等地***为盛行。在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舞。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民间还进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等活动。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