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铜雕弥勒佛
弥勒的梵文Maitreya是常见婆罗门姓氏,字根源自梵文Maitrī,意为慈爱。唐朝玄奘到印度求学时,见到梵文原本,所以译为梅呾利耶。但在玄奘之前,后汉及三国时期的早期译经家,见到的佛经是由辗转得到,吐火罗文的Metrak,故译为弥勒。弥勒佛在民间普遍受到信奉。早在西秦(4—5世纪)时期,中国水墨弥勒佛组图(张砚钧作)(15张) 甘肃炳灵寺石窟已有弥勒佛像的绘制。早期的弥勒佛是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绘制、雕塑的。形象有菩萨和佛两大类。根据《弥勒上生经》塑造的弥勒形象为菩萨相,表现的是弥勒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的形象。其特点为弥勒身着菩萨装,后以左脚下垂,右腿曲屈,右手扶脸颊,称作“半跏思维像”此为弥勒菩萨在兜率天等待下生的情景。云冈石窟第十三窟有一尊北魏时期的交脚弥勒佛坐像,像高13米,为早期的石窟弥勒1米铜雕弥勒佛
与一般佛菩萨“跏趺坐”(单盘或双盘腿)的坐姿不同,宋代以前的弥勒菩萨造像多为双腿下垂的交脚坐式,表现的是弥勒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的形象。为何是垂腿而不是常见的盘腿?可以理解为弥勒菩萨在兜率天等待下生。垂腿交脚坐姿是早期汉地弥勒菩萨造像的,宋、元以后,一变为我们今天常见的大肚弥勒形象。藏地弥勒菩萨(强巴佛)造像虽不见明显的交脚坐姿,但基本也是垂腿而坐的,见跏趺坐1米铜雕弥勒佛
四川峨嵋山灵岩寺弥勒佛殿两侧也有一副令人回味无穷的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此联与北京潭柘寺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蕴含着人生哲理,告诉世人要达观豁朗,淡泊名利,与人为善,团结和谐。
与上述对联寓意相近的弥勒佛联甚多,如杭州千佛禅院有对联曰: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弥勒佛铜佛像厂家,会无了局;经年袒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又如苏州某寺一对联: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腹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