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铜鼎
此展品为春秋早期。通高25.1厘米、口径27厘米。1976年随县万店周家湾出土。侈口,平沿外折,方形附耳,束颈,扁鼓腹较浅,腹径位于底部,平底,三兽面蹄足。颈部有六个扉棱,扉棱间饰带乳钉的窃曲纹,腹部饰弦纹和垂鳞纹,耳外饰斜角云纹,足上部饰浅浮雕兽面纹,兽双目凸起,鼻梁为突出的扉棱。器内壁有铭文四列二十字:“邦季之白归(上夷下土)用其吉金自乍宝鼎子孙永宝用之”。现收藏于襄阳市博物馆。从出土和传世的大量青铜器可见,古老的块范铸造技术在远古的中国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青铜器在中国先民的生活和精神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古代青铜器与青铜工艺的演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物质进化史,更是中国人的精神进化史。
青铜材料的稀有和青铜铸造工艺的***性,使得它与陶器、木器和石器等沉沦于日常物用的器具,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青铜鼎、簋、尊、盘、爵等作为食具、酒具、盛水器等实用功能与作为礼器在先民精神生活中标出的意义是互为表里、融贯一致的。可以说,没有古代青铜器,就不可能有商、周以来文质彬彬的等级体制和先秦时代特色独具的表达系统。古代文明体制的核心,即所谓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无不与青铜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青铜容器在古代常常被用作礼器。商周社会以严格反映等级制度的规章仪式,即所谓"礼"来维护政治、经济,而祭祀则是沟通人、神,使人间秩序神圣化的中心环节。青铜器在祭器中占据了很大份额,是宗室内部族长和作为天下"共主"的天子主持祭祀必备的礼器。此外,青铜器的制作和赠与也与商、周时代间婚媾、宴享、朝拜、会盟和铭功颂德等礼制活动紧密相关
河南省安阳市老城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这里就是以小屯村为中心,横跨洹水南北两岸附近的20多个自然村落,神秘的商朝王都——殷墟。
目前发掘的80余座建筑基址,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殷王都殷墟宫殿宗庙区,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排列。出土的甲骨文、司母辛鼎、妇好号鸟尊等享誉海内外。
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的记录,商王和几乎每事必卜。殷代有专门掌管和纪录的贞人约有上百人。商代以后,甲骨逐渐失去了其显赫地位。目前殷墟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
甲骨文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下来,成为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今天仍在使用的方块字。甲骨文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传承至今的文字。
殷墟的青铜文化发展成为一套以等级为核心的礼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殷墟王陵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鼎高133厘米,器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青铜器。
清朝末年的光绪年间(1880年左右),小屯村的农民在耕种季节翻耕土地时,翻耕出一些有明显符号的龟甲和牛骨来,发现这些龟甲和牛骨有止血作用,外伤尤佳,称之为龙骨,又管它叫“刀尖药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