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为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分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若干挡板。挡板可提高壳程流体速度,迫使流体按规定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增强流体湍流程度。换热管在管板上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等边三角形排列较紧凑,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传热分系数大;正方形排列则管外清洗方便,适用于易结垢的流体。
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控制参数为加热面积、热水流量、换热量、热媒参数等。
流体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在圆形外壳内装上很多平行的管子,管束两端焊接或胀接在管板(俗称花板)上,装有进出口管的封头用螺钉与焊在外壳两端的管板相连,封头与管板之间的空间构成流体的分配室。每通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图示为简单的单壳程单管程换热器,简称为1-1型换热器。为提高管内流体速度,可在两端管箱内设置隔板,将全部管子均分成若干组。这样流体每次只通过部分管子,因而在管束中往返多次,这称为多管程。同样,为提高管外流速,也可在壳体内安装纵向挡板,迫使流体多次通过壳体空间,称为多壳程。多管程与多壳程可配合应用。
1、公称直径
(1)卷制、锻制圆筒,以内径(mm)作为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公称直径。
(2)管材制圆筒以,以外径(mm)作为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公称直径。
(3)釜式重沸器,,以管箱内(或外)径(mm)作为釜式重沸器的公称直径。
2、换热面积
(1)计算换热面积,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扣除掉不参与换热的换热管长度,计算得到的外表面积,m3。
(2)公称换热面积,圆整为整数后的计算换热面积,m3。
3、公称长度
(1)以换热管的长度(m)作为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公称长度。换热管为直管时,取直管长度;换热管为U型管时,取U型管直管长度。
08 使用介质
金属膨胀节适用于液体、气体、粉体。非金属膨胀节既可以是气体,又可以是液体。
09 橡胶膨胀节
非金属膨胀节的重要类别,具有较大位移补偿能力,可进行轴向、横向和角向位移的补偿,有降低噪音、减少震动和一定的防腐能力。
膨胀节的选材原则
1、 碳钢和低合金制波形膨胀节只适用于t≤375℃;奥氏体不锈钢制波形膨胀节适用于t≤500℃。
2、用碳钢或低合金钢制波形膨胀节,其腐蚀裕度不得超过1mm,否则宜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
3、 对有氯化物、硫化物、酸、碱等易产生腐蚀的介质或工作温度较高(超过550℃)时,应选项用耐蚀合金或高温合金来制造膨胀节,如国产材料FN-2、NS111及B-315或Incoloy800、825等。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