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以往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以离心式风机型号为研究对象,利用NUMECA软件对不同的叶片开槽方案进行了模拟,比较了不同方案下的风机性能优化,并结合分布确定了叶片开槽的较佳参数。叶轮内部流场。本文对离心式风机型号原叶轮开槽前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风扇叶片通道的吸力面发生了边界层分离,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涡流区。离心式风机型号其他部分的网格生成是通过先划分区域,然后手动划分网格来完成的。后半段通道内,吸力面边界层分离较为严重,高速气流占整个通道宽度的65%左右。因此,可以通过在容易发生边界层分离的叶片端部开一个小间隙来防止边界层分离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流经该间隙的部分流体能够吹走吸入面出口附近的流体。以往的研究表明,狭缝的大小对气流有很大的影响,但在粉尘环境中,狭缝过小(狭缝宽度约为2 mm)可能会被堵塞而失去其功能,这限制了该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为了确保离心式风机型号不发生堵塞,开口处有足够的间隙。考虑到工程实践中操作的方便性,用A的变化来表示缝的位置,用B的变化来控制缝角的大小。比较采用A/C(c为叶片弦长)与B/C的无量纲形式。在计算和优化槽位和槽角时,采用了固定一个比例和调整另一个比例的方法。
离心式风机型号采用不等边元法绘制蜗壳外形。首先确定了小正方形在绘图中心的边长,确定了蜗壳的绘图半径;绘制的蜗壳外形如图4.6所示。在原风机电机不变的情况下,风机叶轮直径由2557mm增加到2624mm,叶片类型发生变化。以小正方形边长分别为蜗壳开口A的0.15、0.133、0.1167和0.1倍,根据公式确定离心式风机型号蜗壳轮廓各部分的拉深半径,拉深后即可建立风机的三维模型。风机集尘器的设计是一种气体叶轮导向装置,离心式风机型号集尘器的几何形状和集尘器的安装位置对风机的性能都有影响,影响很大。
集电极的基本类型有圆柱形、圆锥形、圆形和圆锥形。圆柱形集尘器具有较大的流量损失和将气流导入叶轮的能力差,但易于处理。锥形集热器具有较大的流量损失和将流量导入叶轮的能力差。离心风机及内部三维流场的计算办法依据作业原理的不同风机能够分为容积式、叶片式和喷射式三种。离心式风机型号的圆弧集尘器具有相对较小的流量损失和更好的引导气流进入叶轮的能力。圆弧集热器引导气流进入叶轮后,涡流面积比锥形集热器小得多,减少了风机内部的流动损失。从而提高了带圆弧集热器的风机的效率和全压系数。锥弧集热器在现代风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改造后,对两台离心式风机型号进行性能评价试验,包括全负荷风机数据试验、改造前后数据试验和风机较大出力试验数据,如下所示。(1)满负荷风机数据试验:锅炉满负荷运行时,炉内氧含量维持在2.5%,炉内负压维持在0-50pa,锅炉稳定运行2小时后,现场测量两台引风机数据。离心式风机型号改善计划及成果分析在完成斜槽式离心风机内部流场分析后,根据风机的内部活动状况和合作单位提出的功能指标(压力在5000Pa以上,而且尽量进步风机的功率),对风机提出针对性的改善计划,来改善风机的内部活动状况,从而进步风机的整体功能。满足机组满负荷要求。风机满负荷数据见表2。
(2)改造前后数据试验:风机改造后,锅炉正常运行1小时,运行参数稳定。采集风机的数据,并与改造前的数据进行比较。锅炉满负荷时,两台引风机电流降低48A。
(3)离心式风机型号较大出力试验:冷态下,风机挡板开度为80%时,风机电流达到设计值。A风机入口挡板开启80%时,风机电流为146A,B风机入口挡板开启80%时,风机电流为145.6A,满足设计要求。
结论
(1)与改造前后引风机试验数据相比,A风机效率提高17.2%,B风机效率提高13.8%。正常运行时,风机进口挡板开度为50%~55%,风机电流95~100A,满足机组满负荷运行要求。
(2)改造后离心式风机型号电耗降低26384 kWh,增压风机电耗降低52159 kWh,合计77543 kWh,辅助电耗降低0.5%。
(3)改造后,取消风机冷却水,风机轴承高温度为55C,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排除冷却水,每年可节约约5万吨水。
(4)通过离心式风机型号性能试验报告和实际运行,引风机改造能满足运行要求,节电效果明显。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